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20岁以上22830人按HBsAg状况和肝损害表现分队列进行随访,平均追踪6.8年,在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均以HBsAg携带者并有重度肝损害者(肝大+肝功能异常)的肝癌死亡率和相对危险性最高,相对危险性分别为37.3和22.5倍。以无肝大和肝功能异常的非携带者最低,肝癌的发生和肝损害的程度呈平行关系。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于非携带者7倍,并发现HBsAg携带并有重度肝损害的肝癌死亡的平均年龄显著提前。认为肝癌高发区人群中HBV的持续感染和肝损害的广泛存在是导致肝癌高发和早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1~3岁幼儿903人检测HBV感染标志,发现HBV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1~3岁系HBV感染上升和高峰时期。对381名儿童追踪观察1年,年感染率为38.8%,HBsAg阳转率为11.6%,幼儿在生命很早时期已受到HBV高度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特点,我们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住院病人,以及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一般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感染标志,并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病人55例,均系隆安县医院诊断病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甲胎蛋白(AFP)检查确诊者。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105例和急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支架精显(StentViz)和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评价支架可视性和膨胀性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同时接受StentViz和IVUS检查的PCI患者30例。分别在QCA、StentViz和IVUS图像中对植入的33枚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并进行不同方法间比较分析。对33枚支架共143幅StentViz影像作支架可视性分级评价。 结果 QCA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均显著大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支架偏心指数均显著低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StentViz测量的上述指标与IVUS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ntViz与IVUS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相关性(r = 0.956)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相关性(r=0.776)。StentViz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与QCA测量相比,同IVUS测量具有更好的一致性。143幅StentViz图像中支架可视性评价显示,支架显示优82.1%(评分4分),良15.3%(2~3分),差2.6%(0~1分)。 结论 StentViz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可视性,与QCA相比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6.
7.
已有资料提示,肝癌的高发可能与婴儿时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有关。为此,我们于1981年11月至1983年11月对肝癌高发区0~3岁幼儿进行追踪2年的纵向观察。并于1983年对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0~9岁儿童进行了HBV感染标志的横向对比调查,以研究上述地区幼儿HBV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与肝癌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一) 选择1969~1983年肝癌年平均死亡率为52.0/10万的隆安县,对5~41个月龄的381名幼儿进行1年的追踪观察,其中222名幼儿进行2年的追踪观察。分别于初次、半年、1年和2年后进行调查和采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