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SARS抗体动态水平的系统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光度分析法对SARS抗体(SARS-Ab)动态水平进行观察.方法对432例SARS病人在恢复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ARS病人的抗体检出率为94.0%(404/432).病人SARS-Ab在2,3,4周和2个月时,抗体检出平均光子数值为3.79,7.71,12.31和24.17;3~8个月SARS-Ab下降率分别为92.9%,83.3%,40.0%,26.7%,13.3%和7.0%.结论病人在患病初期,SARS-Ab呈上升趋势,3个月后逐渐下降,并能动态观察不同年龄组SARS-Ab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 1β(IL 1β)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 6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进展期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2 9±0 2 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76±0 37ng/ml,显著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多样。结论:SARS患者存在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 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复合聚合酶链反应 (复合 PCR) -膜芯片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 ( SM)的耐药性。方法 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 SM基因 rps L和 rrs的寡核苷酸探针制作膜芯片 ,与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 rps L和 rrs基因复合 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 ,并与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 PCR- SSCP)和 PCR-直接测序 ( PCR- DS)结果比较。结果  5 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9株敏感株rps L和 rrs基因的 SSCP图谱、膜芯片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 ;4 3株耐 SM菌株中 ,33株存在 rps L 基因4 3位密码子 AAG→ AGG突变 ,5株有 rrs基因 5 13位 A→C突变 ,1株有 rrs基因 5 13位 A→ T突变 ,突变率为 90 .7%。结论 膜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 SM基因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 ,可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临床分离株及痰标本中embB基因型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结核病耐乙胺丁醇(EMB)分离株和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基因型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地化验结果。方法应用16S r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11株耐EMB分离株和46例结核病痰标本进行分子菌种鉴定和embB基因突变的部位与性质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为对照,11株耐EMB分离株和46例临床痰标本经16S rDNA PCR-SSCP分析电泳图谱均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相同;限制性内切酶NlaⅢ消化embB基因扩增产物显示,11株耐EMB分离株中4株(36.4%)不被NlaⅡ消化;46例结核病痰标本中10例(21.7%)不被NlaⅡ消化。结论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EMB是由于embB基因突变所致。采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可直接快速测定结核病耐EMB分离株和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要么较高,要么较低。结论患者血清IFN-2α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性。方法 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rpsL和ms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S)结果比较。结果 5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三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9株敏感株rpsL和ms基因的SSCP图谱、膜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44株耐SM菌株中,33株存在rpsL基因43位密码子AAG→AGG突变,6株有ms基因513位A→C突变,1株有ms基因513住A→T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0.9%,40株耐SM菌株和9株敏感株可用膜杂交方法检测出来,与传统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符合率为49/53。结论 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SM基因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探针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性.方法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INH基因katG、inhA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irect sequencing,PCR-DS)结果比较.结果 20株INH敏感株中,仅9株出现野生型探针K1阳性杂交,余11株中,10株K1b'杂交阳性,PCR-DS显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AGC→ACC,1株K1c'杂交阳性,PCR-DS显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AGC→AAC;15株出现野生型探针inh1阳性杂交,另5株Inha1探针杂交阳性,PCR-DS显示inhA基因-15位C→T突变.36株耐药株中,17株K1探针杂交阳性,18株K1b'杂交阳性,1株与所试探针不杂交,PCR-DS显示katG基因279位密码子GGC→GAC;11株与突变型Inha1探针阳性杂交,25株与野生型探针inh1杂交阳性.katG基因膜杂交突变检出率为 50 %,inhA基因膜杂交突变检出率为 30.56 %.结论寡核苷酸探针膜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DNA微阵列。方法根据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的16SR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DNA微阵列,通过反向杂交技术鉴定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和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带荧光标记的PCR产物。结果该DNA微阵列与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不杂交,具有分枝杆菌特异性;可将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鉴定到群或种,具有较高的分枝杆菌种特异性。应用PCR-SSCP分枝杆菌初步菌种鉴定方法对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初步的鉴定,9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2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应用DNA微阵列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9株与探针a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与探针c杂交阳性,为胞内分枝杆菌;8株与探针d杂交阳性,为堪萨斯分枝杆菌或瘰疬分枝杆菌或猿猴分枝杆菌或胃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k杂交阳性,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p杂交阳性,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与探针r杂交阳性,为偶然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s杂交阳性,为草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a和p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复合感染株;1株与探针a和r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复合感染株;3株与该芯片杂交阴性。2株临床分离株经基因测序也证实DNA微阵列鉴定的特异性。结论该DNA微阵列有可能简便、快速、准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