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正> 我院激光室自1983年起应用二氧化碳激光照射治疗坐骨神经痛1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本组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18~56岁。病程最短者17天,最长者3年。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疗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分为核心制度、病历质量、用药情况、耗材情况和医疗效率5个维度。2019年第一季度绩效管理开始引入PDCA循环,以第一季度各维度得分作为基础值,对比分析引入PDCA循环前后各维度得分,以手术科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制度、病历质量、耗材情况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情况、医疗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但各季度得分相比基础值均逐渐升高,第四季度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绩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质量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Siglec-15×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bispecific T-cell engager,BiTE)是否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方法:通过Expi293TM表达系统表达32A1-IgG及32A1-BiTE蛋白;ELISA法检测32A1-IgG及32A1-BiTE与靶蛋白的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iglec-15的表达;LDH法检测32A1-BiTE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32A1-BiTE对肿瘤的抑制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浸润CD3+ 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CD8+ T细胞分泌GzmB的水平。结果:得到纯度大于95%的32A1-IgG及32A1-BiTE蛋白;32A1-BiTE对 Siglec-15以及CD3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以及HT-29均高表达Siglec-15;32A1-BiTE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介导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32A1-BiTE可以有效抑制SW480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P<0.000 1),增加肿瘤浸润CD3+ T细胞的数目(P<0.000 1),并显著提高CD8+ T细胞的比例(P<0.01)以及其分泌GzmB的水平(P<0.000 1)。结论:32A1-BiTE可以在体内外介导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结直肠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病理资料、肿瘤标志物、术前MPV、术前及术后2周CTCs以及根治术后5年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独立预测因素,重点分析MPV及CTCs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基于MPV及CTCs建立相关Cox复发转移风险得分模型,并绘制MPV及CTCs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净收益率的决策曲线,进一步验证MPV及CTCs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分化(β=0.554,HR=1.546)、低分化(β=1.017,HR=2.841)、TNM/T分期(β=1.554,HR=6.552)、淋巴结转移(β=1.215,HR=4.312)、术后CTCs(β=1.235,HR=4.415)以及MPV(β=0.578,HR=1.615)为影响患者术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Cox复发转移风险得分模型显示,MPV及CTCs与Cox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恶性胆道梗阻的影像表现,24例研究对象仅行MRCP+DWI检查,20例研究对象仅行CT增强检查,25例研究对象行MRCP+DWI联合CT增强检查,所有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调查了1984年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100,000自然人口中,银屑病患病率为0.102%。其中男69(0.12%),女33(0.077%),从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家族史阳性率为3.92%认为银屑病激发因素与地理气候及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