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以便科学地指导优生优育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孕早期应进行优生5项(TORCH)检查的知晓率为53.0%、孕前需进行口腔检查的知晓率仅为16.6%、妊娠中晚期需注意血压监测的知晓率为49.3%。调查对象中,70.3%不清楚服用长效避孕药应停药多久才能受孕、44.9%不了解孕期服用药物的相关禁忌、49.5%认为孕期超声检查对胎儿有影响、41.5%不清楚非法接生易使新生儿患破伤风、56.0%不清楚何时给孩子添加辅食。98.2%的调查对象有强烈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结论:绝大部分的育龄妇女有强烈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但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2.
黎燕  苏放明  高宇  李朝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22-1825
目的:比较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和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足月妊娠、具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62例初产妇,随机分成球囊组30例和药物组32例,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24 h内阴道分娩率。结果:球囊组促宫颈成熟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药物组(93.3%vs 43.8%,P<0.01;100.0%vs78.1%,P<0.01);24 h内阴道分娩率球囊组显著高于药物组(53.3%vs 25.0%,P<0.05)。结论:对低评分宫颈不成熟的妊娠晚期患者,应用宫颈扩张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24h内引产成功率均优于应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直径4.7~8.5 cm,平均直径6.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后行开颅显微手术+颅底重建,恶性肿瘤术后进一步行放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恶性肿瘤随访5~10年,平均8.3年;良性肿瘤随访1~11年,平均6.7年。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63.0%(17/27);1例良性肿瘤(非典型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再次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治疗。结论 神经外科首诊的鼻颅底沟通性肿瘤往往颅内肿瘤为主体,开颅手术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妥善颅底修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李朝曦 《医学综述》2011,17(24):3726-372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子痫前期预测的研究,以期早期预测、早期干预,降低母婴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目前的研究表明,孕妇全身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中心环节。现就近年来针对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子痫前期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曦  苏放明 《现代医学》2012,40(1):118-12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胎盘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及母体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中心环节.子痫前期发病前作出早期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对子痫前期从平均动脉压测定、24 h动态血压检测、胎儿动脉检测、高分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妊高症检测系统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溴隐亭,38例)和综合组(手术后联合溴隐亭治疗,56例)。所有病人随访24~84个月,平均47.6个月;分为早期随访(6个月内)和长期随访(2年及以上)。结果 手术治疗56例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6例;5例微腺瘤及7例鞍内生长型泌乳素腺瘤,手术全切肿瘤,达到根治目的。综合组和药物组早期随访泌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综合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213 ng/ml降至28.9 ng/ml,药物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153 ng/ml降至88.5 ng/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维持下,药物组早期缓解12例(35.6%),长期缓解20例(52.6%);综合组早期缓解21例(37.5%),长期缓解41例(73.2%)。两组早期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综合组长期缓解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溴隐亭平均用量[(5.2±3.3)mg]显著低于药物组[(7.6±3.9)mg;P<0.05]。结论 男性泌乳素腺瘤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首选药物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蝶手术治疗可减少溴隐亭剂量,降低耐药病人比例,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定位横窦-乙状窦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月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病人47例,按照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横窦-乙状窦定位分为两组:3D打印组23例,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横窦-乙状窦;对照组24例,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横窦-乙状窦移行处(关键孔)定位准确率。结果 3D打印组和对照组横窦-乙状窦移行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7%和71.0%,手术时间分别为(120.8±9.1)分钟和(131.5±19.7)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3±32.4) ml和(67.5±76.0)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横窦-乙状窦定位有助于提高定位准确率,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的失活核酸酶9-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3A基因复合体(CRISPR-dcas9-DNMT3A)介导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CRISPR-dcas9-DNMT3A表达载体通过慢病毒包装感染TMZ耐药细胞系U251-R[U251(中国医学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通过替莫唑胺高浓度反复间歇诱导法诱导产生], 验证其对MGMT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程度, MGMT表达水平以及TMZ药物敏感性影响。结果慢病毒感染成功的U251-R细胞, MGM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增高[44.7%(17/38)、63.2%(24/38)、77.1%(27/38)比7.9%(3/38), P<0.05], MGMT蛋白表达减少, 细胞对TMZ化疗的敏感性增加(P<0.05)。结论 CRISPR-dcas9-DNMT3A慢病毒感染的U251-R细胞可通过增加其MGM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减少MGMT蛋白表达从而增加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