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进行观察和实验室监测。方法:回顾性调查1999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22例抗结核药肝损的住院病人,观察其抗痨方案,肝损后治疗措施,临床预后,并检测肝功能,乙肝携带情况,血吸虫系列及UGA,结果:22例患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乙肝携带率不高,有血吸虫病史比率较高,UGA明显升高,结论:结核药物性肝损原因不同,抗痨方案的差异对肝损有影响,乙肝携带和血吸虫病也是抗痨药肝损的易感因素,UGA可作为药物性肝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2.
危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在控制感染并经历一段时间的机械通气后,常难以达到常规的撤机指征而面临脱机困难。在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早期拔管并使用无创通气,被认为可以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其中无创通气在撤机过程起到了重要的过度作用。现将1999年8月至2005年1月本院54例早期拔管后使用无创通气患状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017年11日-2018年11月间本院就诊的脓毒血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II评分分为危重组25例和非危重组65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F、Lac、Cf-DNA/NETs与患者临床特点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组患者F、Lac、Cf-DNA水平分别为(625.5±65.4)μg/L、(3.2±0.8)mol/L、(57.4±6.4)ng/ml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Lac、Cf-DNA/NETs均与心率、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中性静脉压呈负相关,F、Lac、Cf-DNA/NETs、APACHE II评分是患者脓毒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皮质醇、乳酸钠、中性粒细胞捕获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急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是发病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病死率高.及早诊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遇到13例,首诊误诊率达77.8%.经影像学检查10例在6 h内确诊,2例24 h内确诊,1例超过24 h确诊.  相似文献   
5.
创伤、感染、休克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三大诱因,连枷胸的反常呼吸、广泛的肺挫伤、失血性休克和继发感染等都会造成肺组织出血水肿,通气功能、氧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分流增加,肺的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0PD)患者在机械通气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2年10月。2006年1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ICU对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组,34例早期行纤支镜肺泡灌洗并深部取痰培养,30例常规治疗,统计疗效。结果早期行纤支镜患者机械通气为8±3.5天,脱机成功率82.3%。常规治疗脱机时间为10±4.7天,脱机成功率80.0%。结论 COPD加重期行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行纤支镜灌洗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国内近年对该病的发现越来越多.肺栓塞(PE)的溶栓治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被医学界视为"勇敢"的最后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尽管几乎所有的临床试验都能肯定溶栓治疗的神奇疗效,但对于溶栓治疗可能带来大出血并发症(出血发生率3%~30%),特别是致死性颅内出血(12%~16%)的风险,致使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溶栓治疗PE甚为担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测定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指标诊断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700例糖尿病患者共有99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4.14%,其中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分别占36.36%、21.21%;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2.85%、革兰阳性菌33株占21.85%、真菌8株占5.30%;感染组患者血清IL-6(25.51±3.05)ng/L、PCT(12.17±3.50)n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IL-6、PCT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大于IL-6、PCT单独检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血清IL-6、PCT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感染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较多,但对于非典型症状的有机磷中毒报道少见。作对本院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230例总结分析,发现其中57例轻中度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的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现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