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患者男,19岁,广东揭阳人。于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无感觉异常,无肢体乏力,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约半月后症状完全消失。2006年12月感冒(咳嗽、流涕、低热)1周后,出现眩晕,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双眼向左侧凝视,复视,右侧肢体无力,需家人搀扶行走,右上肢可持轻物,欠灵活,无言语障碍,无抽搐;伴排尿困难。在东莞某医院门诊就治,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给予护脑,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心理安慰等治疗。眩晕5天后消失,肢体无力1周后消失,复视1月后完全消失,未遗留任何后遗…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iin-induced spongiform leucoencephalopathy,HSLE)是指通过烫吸或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以脑白质发生海绵状空泡样变性为主要病理特点.1982年荷兰Wolters等[1]首次报道了此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9岁,广东揭阳人。于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无感觉异常,无肢体乏力,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约半月后症状完全消失。2006年12月感冒(咳嗽、流涕、低热)1周后,出现眩晕,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双眼向左侧凝视,复视,右侧肢体无力,需家人搀扶行走,右上肢可持轻物,欠灵活,无言语障碍,无抽搐;伴排尿困难。在东莞某医院门诊就治,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iin-induced spongiform leucoencephalopathy,HSLE)是指通过烫吸或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以脑白质发生海绵状空泡样变性为主要病理特点。1982年荷兰Wohers等首次报道了此病。2001年陆兵勋等进行了28例的大宗报道,并总结了我国HSLE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由于此病较少见,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为提高全民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降低毒品对人体的损害,加强预防、及早诊治,现将HSLE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总结临床经验、吸取教训。方法对90例白血病患者中38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白血病患者总死亡率为1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总发生率为42.2%,ALL80.0%,ANLL39.2%,CL10.5%。结论①急性白血病的病死率高(15.4%),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高(50.8%),且ALL〉ANLL〉CL,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白血病缓解后复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与FAB分型有关;③我院白血病患者主要为外来打工者,占86.7%;死亡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率皆高于国内外相关报道,其原因为患者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缺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2岁,来深劳务工。因"呆滞、少语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在进食时被家属发现略有呆滞、少语,对答尚切题,亦可自理生活,未予处理。次晨上班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8h"于2011年12月8日入神经内科.患者于2011年12月8日下午2点干活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左上肢不能抬起,伴口角歪斜、流涎,言语含糊不清,并伴有头痛,右侧颞部为主,为持续性胀痛,难以忍受,遂来院就诊.急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神经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睡眠较多,进食少,小便正常.患者2年前因车祸外伤致"硬膜下出血"并手术,恢复良好;患者1年来反复发作交替性偏瘫、偏身麻木,每次症状持续1 ~2h,完全缓解,曾在当地医院以"脑梗死"治疗,近半月发作4~5次,表现同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 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 MCA 区 ACI患者122例,分别行 TCD、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MR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比较TCD与MRA检测MCA的结果。根据MRI将12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CI组、小面积梗死组及腔隙性CI组,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MCA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TCD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是82.8%,与MRA的符合率是81.8%;TCD检测不同面积CI患者的MCA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别;122例MCA区梗死患者和34例MCA狭窄性患者的梗死类型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为最常见类型。结论① TCD检测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MRA的相符性较好;② MCA狭窄性梗死多引起腔隙性、分水岭区或深穿支供血区梗死,较少引起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③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低灌注可能是MCA狭窄性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