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著名中医前辈汤承祖治疗颈椎病经验良方“益肾坚骨汤”加减治疗颈椎病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6个月以内有27例,半年  相似文献   
2.
自 1 996年 1 0月~ 2 0 0 2年 9月 ,我们共收治肱二头肌长腱滑脱 1 2例 ,经手法整复 1 1例和手术修补 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2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5~ 5 3岁 ;病程 <1周者 7例 ,1~ 2周者 3例 ,2~ 4周者 2例 ;病在左侧者 7例 ,右侧者 5例。患者均有肩部外伤史 ,其中 1例为外伤致肩关节脱位后经 Hip-pocrates法复位后关节功能不恢复。 1 2例患者均摄片排除肱骨外科颈骨折、锁骨骨折及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方法弹拨法 :患者坐位 ,术者立于患者患肢外侧。先以按压法、捏拿法等使肩部及上臂肌肉尽量放松。助手握…  相似文献   
3.
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与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蚬壳花椒离体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内源激素量的变化。方法以蚬壳花椒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1mg/L,诱导率最高可达61%。内源激素测定发现,分化过程中ZR、IAA的量相对较高,ABA量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GA3在分化前期和中期均呈上升趋势。结论ZR、IAA是蚬壳花椒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适当添加GA3可能有利于提高芽的分化率;ABA可能是此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1982年起在日本属首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疾病。脑血管意外分为若干类型,各型的病因不同,病程不同,病态也各异,使用的药剂不一样。本文以目前普遍使用的药物疗法为中心,叙述脑血管意外治疗方法。一、脑血管意外共有的病态和药物疗法1.急性期的药物疗法①补液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常伴有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不可能经口摄取食物和药剂。此时水分、热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给不得不依赖于静脉滴注。脑水肿时尚要用高渗性输液,但一般只用维持性输液。发病一二日内输液量宜少,以后以非显汗和尿量之和作为输液量的标准,还要补充神经组织代谢不可少的维  相似文献   
5.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一个人体内有数十兆个细胞,其中约1/3的细胞有变成癌细胞的可能性。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正常体细胞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化。一个细胞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其中可能有数十个是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结构和产生蛋白质的结构机能都已搞清,包括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信息传递的因子,蛋白磷酸化酶、DNA 信息翻译、参与复制 DNA 的蛋白质,甚至细胞分裂的调整等。由于这些基因的变化,使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灭活。这些基因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放大、基因缺损等。大多数人类的癌中,这样的基因变化合并发生。在结肠癌、肺癌等,正常细胞中有十个左右的基因发生变化,最早转变成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蚬壳花椒离体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内源激素量的变化。方法以蚬壳花椒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蚬壳花椒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1mg/L,诱导率最高可达61%。内源激素测定发现,分化过程中ZR、IAA的量相对较高,ABA量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GA3在分化前期和中期均呈上升趋势。结论ZR、IAA是蚬壳花椒叶片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适当添加GA3可能有利于提高芽的分化率;ABA可能是此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7.
理论试题 一、药理学 间拼1〕.盐酸麻黄素、盐酸异丙肾上腺冤.牛同有的作用是哪一个? (1)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作用; (2)中枢兴奋作用; (3)支气管扩张作用; (4)抗胆碱酷酶的作用; (5)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间2〔幻.从下列叙述中,选择适当的字句填入口内。 烟  相似文献   
8.
变态反应性疾患特别是Ⅰ型变态反应性疾患,是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出来的组胺(Hi)、白细胞三烯(LT)、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等化学介质的参与下发生的。所以作为变态反应性疾患的治疗药是用于阻碍这些化学介质释放(狭义的抗变态反应药)和拮抗这些化学介质的药物。一、Hi的释放及其抑制1.Hi的释放Hi是在肥大细胞的贮存颗粒中,在由蛋白和肝素组成的基质中,进行离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Hi的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广东省261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毒未被抑制者的耐药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实验室自建方法,进行HlV-1耐药基因型检测.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并通过斯坦福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序列分析,确定耐药突变位点及药物耐受情况.结果 共检测样本280份,成功获得261条完整序列.序列分析显示:HIV-1病毒株以CRF01 AE亚型(194/261,74.3%)为主;逆转录酶(RT)区耐药位点以M184I/V(108/170,63.5%)、Y181C/V(61/170,35.9%)、K103N/S(56/170,32.9%)和G190A/S(48/170,28.2%)为主;蛋白酶(PR)区未发现主要位点突变,次要耐药位点主要为L10I/V(21/170,12.4%)和A71T/V(13/170,7.6%);未产生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的耐药;常见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拉米夫定(3TC)、恩曲他滨(FTC)的耐药率均为43.7%,高度耐药率均为42.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奈韦拉平(NVP)及依非韦伦(EFV)的耐药率均为56.3%,高度耐药率分别为54.8%(143/261)和35.2%(92/261).耐药率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增长而增加,初始单一用药人群耐药率76.7%(23/30)高于初始联合用药人群耐药率54.5%(126/231).结论 广东省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且病毒未抑制的HIV感染者NRTIs耐药以3TC、FTC为主,NNRTIs耐药以NVP、EFV为主.临床上应及早发现耐药更改方案以保护TDF作为二线药物的有效性;在抗病毒治疗开始时应尽量避免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成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所收集的全省抗病毒治疗数据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广东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 30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其中66.7%的患者在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后才被检测出H IV阳性;52.3%开始治疗时已经进入临床Ⅲ期,29.9%进入了临床Ⅳ期;88.2%的人开始治疗时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1 307例中死亡80例(6.1%),停药37例(2.8%),失访227例(17.4%),继续治疗963例(73.7%)。80例死亡者中治疗后生存时间最短的只有2 d,最长的3年多,92.5%的死亡发生在治疗后的1年内;963例仍在继续治疗,其中108例(11.2%)治疗已达3年以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是当需要时及时更换方案(RR=0.205)和治疗开始时较高的CD4+T细胞水平(RR=0.341),危险因素为较多的机会性感染(RR=1.149)。结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监测患者的CD4+T变化及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