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一起某厂员工在餐馆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采集于某餐馆的白贝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00.0%(3/3);患者呕吐物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00.0%(8/8)、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0.0%(3/5)。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白贝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1起由人鼻病毒(以下简称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暴发疫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参照《广东省流感监测方案(2010版)》(粤卫办[2010]76号)对该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出现病例较多的班级学生咽拭子,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结果首例病例2月25日发病,末例病例3月8日,经过7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历时20日疫情结束。有2个年级发生病例,其中高一级的罹患率是9.68%(9/93),高二年级的20.77%(70/337),高二级罹患率高于高一级的(χ2=5.982,P<0.05)。住宿生和非住宿生均有病例。病例均为高中生,年龄介于16~19岁之间。男生罹患率为21.36%(44/206),女性的为15.63%(35/224),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5)。病例症状较轻,无重症或死亡。以流涕、咳嗽、咽痛为主,其中流涕76.00%(60例),咳嗽73.00%(58例),咽痛52.00%(41例);无明显症状患者占有一定比例。采集两个班级现症患者共16份咽拭子标本,其中7份检出HRV核酸,阳性率44.00%,排除了其他12种呼吸道病毒。结论河源市首次由实验室确诊的HRV引起的普通感冒暴发疫情,症状比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轻,症状以流涕、咳嗽、咽痛为主;病毒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加强晨检和因病缺勤报告及病例居家隔离、校园卫生消毒、个人卫生健康教育、身体锻炼,"春捂"保暖等,可能是防控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河源市食盐含碘情况及碘缺乏病流行现状,为做好碘缺乏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随机抽取900例8~10岁的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检测其尿碘含量、甲状腺肿大率及智商发育状况,并在全市范围内抽取5340份盐样进行盐碘含量检测.结果 2013—2015年河源市碘盐覆盖率均在99.50%以上,部分县(区)碘盐覆盖率达到100.00%,碘盐合格率97.00%以上,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评估标准.2013—2015年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6.53μg/L、202.37μg/L、200.09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0.67%、0.67%、0.33%(χ2=1.66,P>0.05).8~10岁学生智商评分分别为(100.33±62.33)分、(103.25±71.00)分、(105.32±70.22)分(F=6.60,P<0.05).结论 河源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良好,居民的碘营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监测中仍发现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冲击市场,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必须持续进行才能巩固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源市狂犬病监测流行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52012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河源市狂犬病每年的发病数处于132012年河源市狂犬病每年的发病数处于1327例之间,发病率处于0.51/10万27例之间,发病率处于0.51/10万1.12/10万之间,每隔一两年有个小高峰,总体形势处于平稳状态。河源市南半部(东源、源城、紫金)发病率高于北半部(连平、和平、龙川),病例数最多的是东源县,发病率最高的是源城区,尤其是源城区东埔街道。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9、10、11月份;发病以男性为主(占74%);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占49.38%);主要发病年龄为201.12/10万之间,每隔一两年有个小高峰,总体形势处于平稳状态。河源市南半部(东源、源城、紫金)发病率高于北半部(连平、和平、龙川),病例数最多的是东源县,发病率最高的是源城区,尤其是源城区东埔街道。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9、10、11月份;发病以男性为主(占74%);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占49.38%);主要发病年龄为2060岁组(占44.44%)。结论河源市200560岁组(占44.44%)。结论河源市20052012年狂犬病疫情总体平稳,根据河源市狂犬病发病特点,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发病高峰期的犬伤免疫工作和提高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全面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河源市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下简称H7N9)的流行规律和特征,为制定防控疫情策略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中河源市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H7N9病例和其他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河源市的H7N9疫情,主要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住院肺炎、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中发现,特点是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生,患者间无流行病学联系,≤4岁和≥55岁各3例,大部分患者居住地为城郊,男女比例为2:1,儿童多为轻症且痊愈而老年人多为重症且死亡,3人有明确的活(或死)鸡接触史而另3人有可疑的偶然性生禽接触史,全部密切接触者无感染H7N9,发现疫情相关区域有3份外环境拭子阳性,而相关地区的人群强化监测未发现H7N9阳性病例。结论河源市冬春季是H7N9疫情高发季节,禽类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儿童和55岁以上有基础疾患的老人是高危人群。临床表现以重症肺炎为主,儿童感染后以轻症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 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 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Ⅰ期梅毒(1 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 182例,女性病例1 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 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 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 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I期梅毒(1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182例,女性病例1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12月,我们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治疗混合痔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39.5岁,病程5~30年。治疗方法及结果:骶麻,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肛,检查痔核位置、大小。取混合痔内痔部分,钳夹提起内痔核,再以弯钳夹其基底部,稍向外拉,行高位悬吊结扎,将血管钳上内痔组织的上2/3残端剪去,勿损及齿状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