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而冠心病(CHD)又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冠心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H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1].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在日常营养、补液、监测、抢救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相当普遍。它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减轻病人痛苦的特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置管和护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的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现结合病例谈一谈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积累可以抑制成骨细胞表达、增强骨吸收等。但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介导了体内多种生物过程,如胚胎形成、器官发生、肿瘤形成等[1]。  相似文献   
4.
智勇刚  张永军  彭曦  李静  周成  朱晓庆 《中国药房》2010,(22):2034-2037
目的:通过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研究,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我院外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抽取2007年1~6月外科手术出院病历608份作为非干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抽取2008年7~12月外科手术出院病历755份作为干预组,将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由干预前的1414.46元下降到干预后的1110.98元(P<0.05);药物选择、单次剂量、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医院内制定和实施规范化围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及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前后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与分析十预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状况,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干预前(2006年)和干预后(2008年)出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 12.00%(P<0.0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提高40.39%(P<0.01),Ⅰ类切口患者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缩短了1.7 d(P<0.01).结论 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诉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单纯阴式、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更具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新疆地区3家二级医院2008年1~6月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7.95%;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大、给药次数不合理、不合理联合用药等方面。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3所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庆  张永军  彭曦  李静 《中国药业》2009,18(12):62-63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对3所二级医院2008年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初次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安宁病房169例晚期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9例死亡病例中,与节气有关者102例,占60.4%.一天24小时中,死亡高峰在上午和上半夜,其次为下半夜,分别占26.63%,26.63%和23.67%,但具体时间以子时死亡人数为最多.一年四季中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月份中以12月死亡率最高.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与现代生物钟理论基本相符.应在死亡高发季节、时间共同做好濒死及死亡护理,及时与家属告知、沟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带入压疮患者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60例晚期肿瘤带入压疮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晚期肿瘤患者带入压疮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部、大转子和足跟等骨隆突处,压疮的预后较差。结论加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压疮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能使患者安详地走完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