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鼠的聚集性分析李十月莫尤美杨明瑞汪桂清陈湘宜朱光奇张建飞我们选择湖北省历年有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的天门市、咸宁市及新洲县为调查地区,用挖洞法捕鼠。按窝编号后,鉴定鼠种、性别等。取血分离血清,取鼠肺置液氮保存,备检。采用免疫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万克灵的毒性作用。方法:经口、粘膜、皮肤试验。结果:小鼠经口毒性试验未显示毒性。该消毒剂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眼结膜有轻度刺激反应,50%万克灵消毒剂(甘油稀释)则属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致敏变态反应阴性,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效突变作用。结论:经毒理试验显示万克灵消毒剂是一种应用于室内空气安全可靠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出现的显著性的埃尔尼诺现象(Elnino)及其长期气候与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已引起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1987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埃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湖北省出现倒春寒,2至3月发生罕见的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流行。本文着重探讨影响流行的因素,并对该病发生与埃尔尼诺现象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新洲、武昌等县捕获家栖鼠83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69只褐家鼠肺带有EHF病毒抗原者17只,阳性率为24.6%,其中新洲县为41.2%,武昌县23.7%,水果湖为17.1%。12只黄胸鼠和2只小家鼠均为阴性。经EHF病人双份血清,其他病人血清检查及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进一步证实鼠肺抗原为EHF病毒抗原。这一结果表明褐家鼠也可能是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70只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草兔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5只草兔的多个腔器中带有流行性出血热抗原,4只草兔血中有特异性抗体,证明野兔在自然界中可受到感染。这一发现使EHFV的自然宿主范围扩大到兔形目,为研究EHFV在不同动物宿主间的传播及今后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1987年2~3月湖北农村许多中学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对两所中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罹病率为13.1%(248/1 892),女生为30.7%(138/449),男生为7.6%(110/1 443),平均病程为6.5±4.3天。分析了气象,生物致病因子感染,营养等因素。寒冷与湿度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等速电泳(IP)法检测了以人的脾脏、扁桃腺、白细胞为原料生产的四批转移因子(TF)中的 ATP 和 c—AMP 的含量,经多次复测,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适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从湖北疫区不同动物宿主分离的5株EHFV,用21个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5株EHFV均属野鼠型,但彼此间稍有差别,与国内其他省份和南朝鲜76-118等8株比较,抗原决定簇似乎要少些。  相似文献   
9.
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5种鼠共779只,食虫目动物鼩鼱2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者158只(20.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21.4%、20.9和15.4%,小家鼠、黑线仓鼠和鼩鼱均为阴性。黑线姬鼠阳性率有随体重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鼠体全年均带毒,尤以9、10、11月较高。褐家鼠未见体重和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奥力克油剂系商品名称 ,其有效杀菌成份为氧化物 ,原液含量为 5 8g/L。经室温自然留样检测 ,其含量一、二年和三年分别为 16.3 g/L、9.0 g/L和 5 .8g/L,属不稳定性制剂。 3 3个月的含量为 6.3 g/L,可 10 0 %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