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产后6~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为制定产后盆底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探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大小等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结果 阴道分娩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腹直肌分离、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6.7%、75.2%、97.7%、14.4%、74.1%、60.3%、43.9%;剖宫产组分别为79.8%、74.2%、93.9%、6.7%、43.3%、70.8%、5.0%.除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外,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中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91.5%和84.9%,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2.1%;新生儿体重≥3 500 g和<3500 g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91.9%和85.4%,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86.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1、2次及以上剖宫产产后腹直肌分离66.8%和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