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妇女不同碘营养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本院产科门诊孕妇210例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分别为72例、70例、68例,检测所有孕妇的尿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并比较分析。结果:孕早期组碘缺乏率(38.9%)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组(P<0.05);孕早、中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FT4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极少数孕晚期孕妇存在甲亢;孕早期碘缺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66.7%)高于孕中和孕晚期妇女(P<0.05);孕晚期碘过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30.0%)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组(P<0.05)。结论:妊娠中、晚孕妇碘营养基本处于适宜水平,但孕早期妇女普遍存在碘缺乏。应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孕早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对尿碘<150μg/L或>250μg/L的孕妇均应给与甲状腺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异常妊娠周期的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特征。方法:以某纺织厂符合研究条件的轮班作业女工为研究对象,收集每日晨尿直到临床怀孕或满一年,所有尿样用放射免疫法(IRMA)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判断怀孕周期,并结合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代谢产物E1C与孕激素代谢产物PdG等的测定确定是否排卵及排卵日,从而判断EFL。对已确定排卵日的周期用酶免疫(EIA)法测定排卵日前后各8d尿中PdG、E1C。结果:正常妊娠周期(从排卵到受精卵着床这一段时间)组尿中E1C浓度在卵泡晚期及黄体中期显著低于临床自然流产(SAB)组(P<0.05),与早早孕丢失(EFL)组相比在黄体中期也明显偏低(P<0.05),但在卵泡晚期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dG/E1C在黄体期d4-8的平均值正常组高于SAB组(P<0.05);FSH在排卵日当天正常组大于EFL和SAB组,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可见SAB可能与在妊娠周期黄体中期及卵泡晚期PdG/E1C降低、黄体中期E1C升高有关。妊娠周期尿样E1C、PdG测定可用于预测不良的生殖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常见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2009年各类临床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Micro Scan-40S型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菌株用K-B法,结果按照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Clinical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s,CLIS)标准判断。结果:分离出G-杆菌85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居前3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8.6%和29.7%;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9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2.4%,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43.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罗米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2.7%、63.4%和60.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临床应及时与微生物实验室联系,关注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个体化、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感染治疗成功率,有效减少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
6.
轮班作业女工排卵日前后的夜班次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轮班作业女工排卵日前、后的夜班次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安徽某纺织厂符合研究条件的轮班作业女工作为研究队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信息以及某些职业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收集每日晨尿直到临床怀孕或入队列满1年仍未怀孕,同时每日记录当日班次及留尿情况。所有尿样用免疫放射测定分析方法(IRMA)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判断研究对象是否怀孕,并结合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雌酮结合物(E1C)、孕二醇-3-葡萄糖酸甙(PDG)等的测定来确定早期妊娠推选丢失。结果 以临床可见的自然流产组(12人)及经实验室确诊的早早孕丢失组(18人)为病例组,临床活产为对照组(44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在排卵日前、后3天的夜班次数和临床可见的自然流产有关(单因素:OR=2.48,95%CI为1.10-5.60;多因素:OR=3.90,95%CI为1.28-11.90)。与早早孕丢失组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轮班作业女工中,排卵日附近的夜班作业可能与自然流产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2,33(3):324-326
目的测定老年患者血清游离FT3、FT4、TSH含量,探讨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81例因非甲状腺疾病就诊的老年患者血清FT3、FT4和TSH,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T3、FT4和TSH测定结果分别为(3.6968±0.7772)pmol/L、(15.8207±2.9632)pmol/L和(3.8660±3.8049)μIU/ml,FT3和FT4降低发生率分别为19.9%和7.7%,TSH增高发生率为34.3%;男性FT3显著高于女性(P0.05),两性FT4和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T3、FT4和TSH异常发生率在两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3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FT4和TSH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降低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TSH和FT4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主要为FT3降低,TSH增高。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