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核工业地质勘查计量站的 8个圆柱型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两个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值。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软件MCNP ,对上述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模拟计算 ,采用 1台高气压电离室剂量率仪对各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实测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其他工作者过去所作的剂量率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MC模拟计算值与其他工作者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理论值吻合较好 ,最大偏差小于 10 % ,一般偏差小于±5 %。结论 只要各种输入参数准确 ,采用MC模拟计算 ,可以得到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较准确 (3%不确定度 )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模拟计算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套有效的60Co辐照装置退役辐射监测流程。方法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和国内的良好实践,将60Co辐照装置退役辐射监测分五个阶段并介绍各阶段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结果通过多个退役实践活动表明,参与退役的工作人员最大个人剂量小于0.25 m Sv,未对公众造成附加剂量影响,未对环境造成污染;清洁解控物料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 Bq/cm2,土壤中60Co活度浓度小于30 Bq/kg。结论良好的辐射监测既能保障退役工程的实施,也能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并对退役废物最小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调查市售蔬菜中210Po的放射性水平,评价其对居民的影响。方法 通过市场购买叶菜类、果菜类等14种蔬菜,使用湿式消解与银片自沉积结合的方法测量各种蔬菜中210Po活度浓度水平,与相关文献中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并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4种蔬菜中,活度浓度范围在8.34×10-3~1.27 Bq/kg(鲜)。菌类的香菇210Po含量最高,为1.27 Bq/kg,高于其他几类蔬菜,叶菜类210Po含量其次,范围在1.30×10-2~1.74×10-1 Bq/kg,根茎类的两种蔬菜活度浓度范围在1.77×10-2~3.51×10-2 Bq/kg,果菜类六种蔬菜范围在8.34×10-3~6.19×10-2 Bq/kg。经估算居民通过这14种蔬菜摄入210Po的量为24.3 Bq/a,所致内照射剂量29.2 μSv/a。结论 此次调查的市售蔬菜中210Po水平属于正常水平,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验参比单位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水平,不断提高监测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环境γ辐射剂量率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四分位数稳健Z比分数对比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总体不接受率为3.3%,接受但警告率7.2%,接受率89.4%。结论 整体比对结果良好,参加比对的仪器基本能较好的满足环境地表γ剂量率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设施净化后的含氚废水采用生态方式排放造成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生态实验获取氚的排放源项,采用该设施拟建场址环境特征参数,对生态排放造成的大气和地下水途径的辐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95%的氚会通过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排入环境,同时部分含氚废水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下水;通过内陆某厂址的环境参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气态途径造成的最大个人剂量为1.9×10-3 mSv(考虑吸入和食入途径);渗透进入地下水其运移速度较慢,排放后经过100年造成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影响为12.3 μSv。结论 从辐射环境影响还是经济利益角度,通过生态方式排放净化后的含氚废水都可行的。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内陆核设施,生态排放是一个重要的排放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套核电站废树脂清洁解控监测流程,满足解控要求并简化监测工作。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相关要求和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污染废树脂运行实践,为准确监测待解控废树脂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针对取样方法、样品均匀性和代表性检验、放射性监测内容与方法及监测简化流程等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结果 建立一套流程完成核电站废树脂的清洁解控监测,解控了满足要求的55桶废树脂。结论 良好的清洁解控流程实现树脂取样的代表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既能区分放射性废物和解控废物,同时可简化监测流程,为今后的废树脂解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