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发现普马拉型汉坦病毒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28  
目的:确定我国是否存在普马拉(Puumala)病毒。方法: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Bing肺标本中用RT-PCR扩增汉坦病毒S片段基因序列,对所扩增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Bing肺标本中扩增出长度为926碱基对的cDNA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普马拉病毒S片段序列。与不同型别汉坦病毒代表株进行比较表明,此次发现为新的普马拉病毒株,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发现的病毒与普马拉病毒P360、K27、CG-820、CG-17株种系相近,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结论:我国存在普马拉病毒,我国新发现的普马拉病毒核苷酸序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普马拉病毒接近。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病毒血症存在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做了抗-HCV、抗-HCVIgM和HCVRNA的检测,并对三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在普通成年人、献血员、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是357%,858%,625%和4838%;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1143%,6111%,800%和7333%。相同人群抗-HCVIgM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75%,909%,8181%和100%。结论抗-HCVIgM比抗-HCV能更客观地反映HCV病毒血症的情况,个别抗-HCV阴性血清检测到了抗-HCVIgM和HCVRNA。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明吉林省褐家鼠中汉城型汉坦病毒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在吉林省的主要疫区采集啮齿类宿主动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标本,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以RT-PCR法扩增部分M和S基因片段上的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并分型。结果 褐家鼠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序列分析发现在吉林省主要疫区褐家鼠流行的汉城病毒均为S3亚型,与辽宁、黑龙江省褐家鼠中的病毒株同源性较高,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吉林省褐家鼠主要携带S3亚型的汉城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普马拉病毒的RT—PCR方法,确认吉林省存在普马拉病毒,并对病毒的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吉林省抚松地区棕背([鼠平])鼠肺标本进行检测。对S片段核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研究表明在吉林省抚松地区存在普马拉病毒,采集于2005年和2006年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34%和14.29%,呈逐年上升趋势。序列分析表明与其他普马拉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81.1%~83.3%。系统发生分析揭示,该病毒与在日本、韩国分离的普马拉病毒亲缘关系相对接近,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处于更古老的节点。结论在吉林省抚松地区可能存在普马拉病毒的一个新亚型。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方法对全国12省部分地区人群共760份血清B19IgG水平进行了调查。283份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2%~90.5%,平均45.6%;病人血清445份,其中表现出与B19感染所致疾病相似症状者(332份)B19IgG阳性率为38.8%,水平高于患其它疾病人群(113份血清,阳性率25.7%,u=2.533,0.02>P>0.01);另外调查孕妇32例,阳性率40.6%。说明微小病毒B19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测定麻疹病毒滴度常用微量板细胞病变法(CPE)或蚀斑法。为简化实验结果判定过程,使实验指标判定更客观,我们在CPE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板酶免疫斑点法(Microplateenzymeimmunospots,MEIS)。该方法通过酶促底物显色和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使培养板上感染病毒造成细胞病变的部位形成可见的染色斑点。经肉眼直接观察,以培养板孔底出现特异性染色斑点为病变阳性,计算半数细胞感染浓度(CCID50),免去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的过程。经测定50批麻疹病毒,MEIS法与CPE法比较,结果CCID50符合率为98.0%(49/50);实验共用800板孔,各孔结果总符合率为99.88%(799/800),敏感性100%(510/510),特异性99.66%(289/290)。本实验方法是敏感、特异的滴定麻疹病毒的新方法,尤其适用于多份病毒的滴定。  相似文献   
7.
用淋病球菌菌体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4A5,4C2,5C0.6B6四个持续分泌抗淋病球菌菌体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产生的抗体与同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知培养上清抗体滴度为1:16—1:128,接种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  相似文献   
8.
自1992~1994年发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之后,了解恙虫病流行范围,则是恙虫病工作者关注的问题。1997年以来,在东北三省的27个市、县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加上前几年的调查,共38个市、县,阳性的市、县28个,给出了一个东北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普马拉病毒重组核蛋白。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普马拉病毒的鼠肺标本中扩增得到编码核蛋白1-117 aa的基因片段。将截短的核蛋白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N i-NTA Agarose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重组蛋白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15 000,在菌体中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通过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重组蛋白。结论普马拉病毒重组核蛋白基因片段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后效果,于1997年9~12月在上海、成都、兰州、肝春4个城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区和郊区3~4岁儿童1271人调查,结果表明:1993~199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丰城区为92.14%,明显高于郊区的76.97%。HBsAg阳性率降至2.28%,抗-HBS阳性率平均为71.28%.城区儿童未发现HBsAg阳性者,郊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为3.36%说明郊区是HBSAg阳性者的主要来源.此结果表明,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但在郊区乙肝疫苗免疫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