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QA鳌合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稀土壳糖胺(SQA)鳌合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受试物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SQA鳌合盐的经口LD50>10000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显示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于畸形率增高,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结论 SQA鳌合盐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在该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油沥青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慈捷元 《职业与健康》2007,23(4):254-256
目的调查长期接触石油沥青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为制订职业卫生标准提供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方法对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和石油沥青暴露人群进行作业场所劳动卫生学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石油沥青暴露组394人,对照组237人调查结果表明,暴露组失眠、胸闷、鼻干等症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检查显示,暴露组肺纹理增强、支气管炎出现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场所石油沥青烟浓度为0.69—10.46mg/m^3的情况下,石油沥青对职业人群健康没有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也没有发现特异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石油沥青的毒性及职业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捷元 《毒理学杂志》2001,15(3):180-181
石油沥青是原油分馏后的残渣加工制成 ,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其中以建筑业防水用量较大。现就石油沥青的毒性及职业危害概述如下。1 理化特性石油沥青是由性质及分子量不同的烃和烃的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 ,有较高的粘滞性。溶于二硫化碳、氯仿、乙醚、丙酮和松节油 ,不容于水、酒精、酸类、碱类。密度为 1 0 0~ 1 18g cm3。由于产地、结构、加工工艺等不同 ,其化学成分亦有较大区别。石油沥青的主要成分除沥青和树脂 (不饱和烃的聚合物 )外 ,尚含有少量的苯、萘…  相似文献   
4.
慈捷元  蓝涛  李胜浓  李忠平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92-2794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竣工验收时站内空气质量,为工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卫生标准,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对深圳市地铁站内空气质量进行现场与实验检测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果除可吸入颗粒物,其他检测分析项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市地铁工程竣工验收时车站内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慈捷元 《毒理学杂志》2006,20(4):229-231
目的研究制订车间空气中石油沥青(烟)卫生标准。方法参照《车间空气中工业毒物卫生标准研究方法指南》的原则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资料,以现场劳动卫生学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为主,适当补充毒理学实验研究内容。结果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毒理学实验研究,制订了石油沥青(烟)卫生标准。结论石油沥青(烟)最高容许浓度为8 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 mg/m3。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2003~200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长期档案。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三年的监测和统计结果表明,98%以上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小于5mSv。结论深圳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是符合要求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观察三氯乙烯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本文采用剂量为50 000、10 000、2 000、400、80μg/皿的三氯乙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TA98、TA100、TA102进行染毒,并于37℃培养48 h后观察其菌落数。结果 菌株TA97、TA98、TA102不论是否加入S_9,其菌落数没有比空白对照组增加1倍以上。而TA100菌落数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一倍以上,三氯乙烯在S_9存在的情况下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100增加的数量比没有S_9存在的情况下多。结论 三氯乙烯是能导致菌株TA100发生突变的致突变剂(碱基对置换)。三氯乙烯的致突变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三氯乙烯经过代谢成中间活性产物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完成对深圳市自来水总α、总β的监测工作,对BH1216Ⅲ型二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进行性能研究和实际应用。方法对该仪器的效率和本底、效率长期稳定性、本底稳定性等进行研究,测量深圳市5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样中的总α、总β。结果该仪器对于239Puα源的2π探测效率比≥80%,本底≤0.0008cm-2·min-1;对于90Sr-90Yβ电镀源的2π探测效率比≥50%,本底≤0.065cm-2·min-1。用于自来水αβ放射性测量时,探测下限可分别达到0.8×10-2Bq/L和1.5×10-2Bq/L。结论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能够胜任自来水总α、总β放射性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深圳市大气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污染物(PM10)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疾病资料来源于深圳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逐日门诊病例资料,空气污染物资料来自深圳市环境监测站,气象资料来自气象局。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等影响因素后,对大气PM10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和滞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12年全年日均大气PM10浓度为0.052m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2家医院全年呼吸系统门诊量为562174人次,平均1535.99人次/d。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发现PM10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滞后6d时PM10日均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最强[相对危险度(RR)为1.0047,95%CI:1.0036—1.0058]。引入CO、O3、NO2、SO2进行多污染物模型分析发现,多污染物模型的RR值相对单污染物模型有升有降(均P〈0.05),其中以双污染物模型PM10+SO2和三污染物模型PM10+CO+SO2中的PM10的RR值最高,分别为1.0059、1.0067。结论深圳市大气PM10污染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