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预测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为国家科学制定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查阅《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中医药年鉴》,收集整理2010-2015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法与灰色模型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持续增长,中药师增长速度较缓;中医类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不足;省际间中医药人力资源分布不均;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可以满足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结论重视中药师发展,平衡中医药师比例;提高中医类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占比;科学规划,促进各区域中医药人力资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了解医疗制度改革后到目前为止的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床位管理及相关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归一法中的效率指数模型以及床位利用模型对2009—2018年间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整体及分类别医院床位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整体床位规模增速放缓;床位利用效率逐步上升,其中综合医院稳步提升,专科医院上升幅度大,中医类医院变化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效率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床位利用情况,有助于政府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了解并适时调整床位资源布局,避免医疗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医院床位管理在关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效用,继续加强双向转诊使三级医院床位发挥更大作用。北京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管理在高效运转的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避医疗风险;中医类医院要努力发挥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其床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5-04—2012-07行腹腔镜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36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取同期行开腹手术的27例脑积水患者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2组患者腹部手术时间、排气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Karnofasy评分)。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腹部手术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随访5个月后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不仅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良好改善作用,是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四大功能区的中医药资源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北京市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个案库汇总法对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中医药资源数量进行统计,中医药资源主要包括中医类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床位。结果: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医类医院数量约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4.70倍;生态涵养发展区中医类门诊部、诊所增长较快,年均增速为4.53%;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增长较快,近3年环比增速均在8.00%以上,生态涵养发展区年均增速为1.50%;城市功能拓展区中医床位年均增速达13.58%,生态涵养发展区年均增速为1.12%。结论:在中医药资源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应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疏解需与人口疏解相匹配;中医药资源疏解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采用机构流向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中医药费用约占全国中医总费用的72%,其中大半流向城市医院,综合医院中医费用占比呈下降趋势,基层中医服务则大多由社区和卫生院承担。结论: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继续引导中医药服务走进基层;完善县区中医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资源在城乡间的均匀分配;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提高中医诊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北京市医院中医药费用的机构流向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个案库汇总法。结果:中医类医院的费用占医院中医药总费用主体;中医类医院收入增加,且增长较快;非中医类医院中医科收入较少,且增长缓慢;结论:中医类医院总体发展较快,但次均诊疗费用低于北京市医院总体平均水平,应合理调整中医服务价格体系;非中医类医院的中医科建设薄弱,应加快中医科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慢性病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慢性病不同受益人群治疗费用的机构流向的分析,为慢性病及分级诊疗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24家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SHA2011)核算2016—2017年北京市医院和社区中心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和受益人群的机构流向。结果:2017年,慢性病门诊费用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中心和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比重增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机构流向与整体情况一致。15~59岁和60岁以上慢性病人群的门诊费用流向基层的比例升高。多数疾病别慢性病治疗费用流向三级医院的比例下降。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社区中心承担了更多的慢性病门诊服务,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探讨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北京市医价平台获取66 64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数据,利用间断时间序列(ITSA)的分段回归模型对医改前、医药分开、医耗联动三个阶段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和耗材费用进行分析。结果:阶段性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总费用保持稳定,其中,医疗费用占比上升,药品和耗材费用占比下降。间断时间序列(ITSA)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化验费、药品费和高值耗材费在短期下降后有回升趋势。结论:两轮综合医改后,北京市冠心病住院费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内部构成得以优化,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逐步体现,整体上与医改原则相符。建议进一步加大检查和化验项目的控制力度,持续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的管控,合理规范医疗行为,从而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早期脑室外引流法和腰大池引流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脑室外引流法进行治疗,为干预组患者联合应用早期脑室外引流法和腰大池引流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其脑室血肿明显缩小的时间、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脑室血肿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脑室外引流法和腰大池引流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患者脑室血肿消失的时间,降低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其预后,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7-08—2012-06本院收治的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4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腰穿放液治疗的4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GOS评分结果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d及5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