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 5月至 1 999年 8月 ,我院对 5 0例腹部手术后腹胀病人采取中药灌肠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5 0例 ,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 2 5~75岁 ,平均 5 8岁。手术原因 :肠梗阻 2 4例 ,胆道疾患 1 8例 ,胃癌 4例 ,外伤性肝肾破裂1例 ,脾破裂 1例 ,胃穿孔全腹膜炎 2例。 5 0例均为术后 3天尚未肛门排气而出现腹胀 ,伴呃逆、嗳气 2 3例。诊断标准 1腹部持续性胀痛 ,无明显固定压痛点 ,无明显肌卫及反跳痛。2腹部持续性膨隆 ,腹壁软 ,叩诊鼓音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肠部 X片示大小肠皆有充气 ,有多处液平面或 B超…  相似文献   
2.
脾梗死1例     
1病历报告 患者,男.84岁。因“左中腹部疼痛4d”人院。2年前凶“头昏”化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腑梗死”,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未服用药物。患者于4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较剧,变动体位时明显加剧,伴胃纳明显减退,无向他处转移及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黑便,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头痛头昏,无胸骨后疼痛及胸闷,无皮疹。至当地:卫牛院,行B超提示“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3.
中药促进胆道术后肠蠕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胆道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我科以中药促进肠蠕动 ,增强排气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 1997- 0 8~ 2 0 0 0 - 11的全部胆道病例 ,共 10 0例。年龄 18~ 75岁 ,平均 4 5岁 ;其中男 4 3人 ,女 5 7人。作胆囊切除术 37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 T字管引流术 4 1例 ,其他 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组 )和对照组 (吗叮啉组 )。2 治疗方法自拟中药方 :炒莱菔子 30 g,广木香 12 g,川朴 12g,丹参 30 g,生军 15~ 2 0 g,(后下 ) ,芒硝 6~ 9g(冲 )。分两次煎汁 30 0 ml,待用。术后 12 h即从胃管内注入温中药 7…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的伦理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于无法治愈的患者,尽可能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临终前让患者尽可能安然死去,是医护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术后应用留置镇痛泵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病人的康复。术后留置镇痛泵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临床 ,为防止一些副作用的发生 ,周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十分重要。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 ,报告如下。1术前宣教向病人讲明术后止痛的重要性 ,并简单介绍镇痛泵的原理及其安全性 ,使其愉快接受并配合留置镇痛泵的应用。2术后观察与护理2.1疼痛的观察及护理留置镇痛泵的病人术后回病房 ,护士应将镇痛泵置于合适位置 ,避免滑脱 ;与硬膜外留置导管相连接的管道应保持通畅 ,避免打折 ;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情况并做记录作对比 ,如…  相似文献   
7.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常有发生 ,现将我院1990年5月~2000年1月误诊的31例作一分析 ,探讨误诊的原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 ,年龄16~49岁 ,平均30岁。已婚24例 ,未婚7例。发病时间5h~7d。全组均有右下腹痛史 ,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15例 ,全腹痛15例 ,伴有恶心、呕吐16例 ,下腹坠胀感8例 ,发热16例 ,其中最高体温39.1℃。伴阴道出血3例 ,有慢性阑尾炎史3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症26例 ,均未触及腹部肿块。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25例 ,其中最高2…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肺部感染临床预防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和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排气时间、体重下降等.结果 肠外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0%0,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分别为(35.5±6.1) g/L、(90.2±10.4) g/L、(63.7±8.8) U/L、(73.3±13.7)U/L,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39.7±7.5) g/L、(99.6±13.8) g/L、(37.1±6.2) U/L、(36.4±7.4) 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体重下降指标分别为(67.2±5.0)h、(1.9±0.5) kg,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90.8±7.5)h、(2.6±1.0) 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2 6岁。剖腹产后出现高热不退半个月 ,门诊诊断为“产褥感染”入院。体查 :腹平 ,下腹部轻压痛 ,未及肿块。B超示 :子宫前位 ,增大如孕 5 0 d大小 ,子宫直肠凹处见 2 5cm× 4 9cm的强回声团块 ,伴中等量腹水。纤维肠镜示 :乙状结肠癌。病理报告 :低分化腺癌。行肿瘤姑息切除 ,6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例 2 女 ,2 8岁。足月平产后 3d发现便血 1d入院 ,肛门指检距肛门约 8cm触及菜花样肿块 ,已绕直肠 4/ 5圈 ,指套染血。B超示 :肝脏见多个相似的占位性病变 ,少量腹水。病理活检示 :中低分化腺癌。仅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