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钙代谢平衡实验推算我国北方青少年钙的适宜摄人量。方法将北京怀柔区304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 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三组每天补充含钙量分别为300 mg,600 mg,900 mg的奶粉。连续补钙1年后,从每个组男、女 生各随机抽取4人,共32人,进行钙代谢实验。实验期共6天,收集研究对象在实验期间内摄人的饮食、排出的尿液和粪便,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钙含量。结果研究对象钙的表观吸收率为63.2 %,男生为67.4 %,女生为58. 7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研究对象的钙储留量为770 mg/d时达到平台期(男生为790 mg/d,女生为600 mg/d),对应的最低钙 摄人量为1400 mg/d(男生为1320 mg/d,女生为1200 mg/d)。结论为满足钙储留量的增长以及使机体保持较高的钙吸收 的需要,建议青春期少年要保证每日能摄人800 mg -1000 mg的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索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综合分析评价含糖饮料征税对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为中国儿童肥胖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8个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至2020年11月3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2016年及之后的高质量系统评价研究文献直接采纳,2016年之前的高质量系统评价文献与之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合并后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5项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研究、1项队列研究和6项横断面研究。综合分析表明,若对含糖饮料征税低于5%,对儿童肥胖预防效果较小甚至没有效果;若对含糖饮料征税增加至20%,对儿童肥胖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从成本效益分析来看,采取含糖饮料税收政策,具有一定净效益。  结论  对含糖饮料征税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5号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2 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个学习日3元的标准提供膳食营养补助。除此之外,还有15个省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共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种类多、覆盖地区广,各地区间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4.
38岁的张女士洗澡时偶然发现自己的左侧乳房内长了一个花生米大小的包块.不疼不痒的.她怕是癌症.第二天就去了县医院。县医院的医生给她作了乳房彩超和CT检查后仍不敢确定这个包块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便建议她在局麻下将包块切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是良性的正好.如果是恶性的需再做第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与碳酸钙D3片单用的疗效。方法筛选门诊145名51~70岁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用组,联合用药组74例,单用组71例。联合用药组服用碳酸钙D3片(每片含钙600 mg、维生素D 125国际单位,1片/次,1次/d)和维生素E(每片含维生素E50 mg,1片/次,3次/d),单用组仅同法服用碳酸钙D3片。两组均服药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骨钙素、骨密度、雌二醇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的临床症状缓解、血清骨钙素与骨密度、雌二醇、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均较单用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E比单用碳酸钙D3片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课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699个试点县,随机抽取3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11 118所作为调查学校,收集调查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学校中,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定期上课的仅占64.6%,开设但没有上课的占3.6%.在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中,上课频率达到每2周1次的仅占72.9%,设有专职教师的仅占8.7%;有20.6%的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由体育教师兼任.不同学段、所在地、规模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教师配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3.1,611.0,534.8,P值均<0.01).结论 “计划”实施地区健康教育课开课率相对较低,教师多为兼职教师,需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课课程及教师设置.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最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评价小区建成环境、食品快餐店分布等社会建成环境对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 为中国儿童肥胖防控策略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8个中外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2016年及之后的高质量系统评价研究文献直接采纳,2016年之前的高质量系统评价文献与之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合并后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20篇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系统综述、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居住区域附近步行适宜性高,可增加儿童身体活动水平,降低其肥胖发生风险。周边快餐类食品售卖环境,增加肥胖发生风险;而大型超市或健康食品售卖环境,可降低其肥胖发生风险。  结论  提高居住区域步行适宜性、降低不健康快餐售卖密度,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6城市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哈尔滨、济南、重庆、广州和上海抽取6~13岁小学生9793名.按照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直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参考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高血压诊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信息.结果 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0.8%,女生(11.9%)高于男生(9.7%)(P<0.01).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28.3%)高于超重(16.7%)及正常体重儿童(7.5%)(P<0.01).不同年龄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增加,女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P<0.05);不同家庭收入水平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儿童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网民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4172名网民进行营养相关知识和饮食行为情况利用网络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人群营养基础知识及膳食指南的知晓情况较好,调查对象答对7道营养基础知识问题中4题及以上者,占90.3%。膳食指南相关知识答对5道问题中的3题及以上者占88.7%。饮酒者占总调查人数的70.6%,只有66.8%的被调查者喜欢清淡食物,有46.9%的人正在服用保健品。结论所调查群体对营养及健康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仍需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