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疗效差,易复发,迁延难愈。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煎剂留置灌肠治疗1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测50例比目鱼肌,发现:共有营养动脉312支,大多数(179支,占57.37%)从上1/3部入肌,但因动脉长度短(1厘米左右)、位置深,故作游离移植较困难;静脉均和动脉伴行,多集中于肌的上1/3部;神经都来源于胫神经,从肌的上1/3部入肌。血管神经入肌上缘处(即肌门)位于收肌结节水平线下约10厘米,由于比目鱼肌肌腹宽而扁,血运丰富,提取后,其功能可由腓肠肌适当代偿,因此,该肌适于作成上基瓣。用以转移复盖小腿中、下部的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98例患者,给予中西药治疗,腰椎棘突旁痛点局部注射、中药外蒸热敷、毫针治疗、骨盆牵引、手法治疗、运动治疗.结果:治愈:62例,占63.27%;有效:24例,占24.49%;无效:12例,占12.24%.总有效率87.76%.结论:中西医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卵巢囊肿进行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利用超声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并进行症状观察。结果经中药治疗3个月后,痊愈16例,占16.67%;显效44例,45.83%;有效25例,26.04%;无效11例,11.46%;总有效率88.54%。结论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斜方肌的血管和神经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和观测了31具(62侧)成年尸体斜方肌及其血管和神经。斜方肌的主要营养动脉是颈横动脉,其干的平均长度为41.03毫米,平均外径为2.31毫米。斜方肌上部、中部主要由颈横动脉浅支供给,中部、下部主要由颈横动脉深支供结。该肌的静脉血主要经颈横静脉和肩胛上静脉回流。颈横静脉的平均外径为3.00毫米。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三、四颈神经前支支配。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后缘至斜方肌前缘一段)平均长度为44.40毫米,粗细为2.09毫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靶向小鼠miR let-7a的高效CRISPR/Cas9系统。方法 根据小鼠miR let-7a的两个编码位点let-7a-1和let-7a-2的编码序列各设计了两对dual-sgRNAs导向序列,通过sg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小鼠N2a细胞的共转染、药物筛选、阳性细胞PCR产物测序以及TA克隆测序分析等实验步骤完成了4对dual-sgRNAs导向序列的打靶效力分析。结果 所构建的4对打靶载体在细胞中发挥了作用,打靶位点均出现了碱基插入或缺失,药物筛选阳性细胞打靶位点RCR产物Sanger法测序峰图在4个靶点位置均有套峰出现。TA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4对dual-sgRNAs导向序列的打靶效率分别为42.10%、62.50%、52.63%和47.37%。结论 本研究所设计的4对dual-sgRNAs导向序列均可以有效介导Cas9蛋白切割小鼠miR let-7a,形成突变效应。为后续miR let-7a作用靶点的深入挖掘,阐明其发挥抑癌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术中、术后注入玻璃酸钠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92例152指,术后早期行主、被动活动。结果疗效优者102指,良者35指,优良率90.1%。结论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注入玻璃酸钠一期修复,早期行主、被动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解剖、观察、测量了100侧半腱肌的形态,血管和神经。半腱肌是一块位于股后部的长梭形肌,其血液供给来自旋股内侧动脉7.%、臀下动脉4.7%、股深动脉2.8%、第一穿动脉67.8%、第二穿动脉8.6%、第三穿动脉5.8%、股动脉3.7%和腘动脉0.6%。根据营养动脉的数目和来源将其血供分为四个类型和若干亚型。半腱肌的神经来自坐骨神经分支,接受2支神经占62%,每支神经在入肌之前再分成2—3小支伴血管入肌肉。根据半腱肌的形态大小和血液供给特点,认为该肌是一块可作成肌瓣或肌皮瓣转移用的良好供肌。  相似文献   
9.
随着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肌皮瓣的移植术和转移术正在逐步开展。胖肠肌肌皮瓣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Ger`1' (1972)报告一例用排肠肌内侧头治疗小腿上段深部烧伤。Yasconez`$' (1974)介绍了用肌肉转移和皮肤移植复盖暴露骨的方法,其中有5例是用排肠且L内侧头转移复盖到胫骨上要处。 0Robbins`a' (1976)报导了一例切除小腿骨髓炎变形的疤痕后,用排肠肌筋膜肌肉瓣转移,充填胫骨前面缺损。Mathers`" (1977)报导用排肠肌内侧头复盖胫骨开放性骨折2例,复盖暴露的膝关节1例。McCraw`6' (1977)对13种肌皮拍的血液供给区域进行了临床观察,总共161例,其中胖肠肌肌皮瓣14例。McCraw}0,在1978  相似文献   
10.
1976年,Harii等将股薄肌游离移植到患者的面部以治疗面瘫获得成功。同年,Harii等又报道将股薄肌肌皮瓣移植到患者的头部、面部和小腿部,均获得满意结果。Manktelow等已报道将股薄肌移植到前臂大面积肌肉功能丧失的病人,其中一位病人已出现全部屈指功能和具有35磅握力。股薄肌肌肉瓣或肌皮瓣转移已用于覆盖腹股沟部、阴道和会阴部,修补膀胱阴道瘘、充填盆内脏切除术后的耻骨后腔,以及控制尿失禁、肛门失禁等。McGraw等用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