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其中120例为对照组运用中医推拿、针灸的治疗方法,另外12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复发率及总有效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0.7±2.3)d,平均住院费用(1 858±650)元,复发率2.50%;对照组住院时间(15.7±3.5)d,平均住院费用(2 470±750)元,复发率13.33%。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治疗快、经济、复发率低、总体有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自贡市2016-2021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特点,为非牧区布病聚集性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1年自贡市布鲁氏菌病暴发进行现场调查,筛查重点及高危人群和涉及牲畜,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 2016-2021年共报告4起布鲁氏菌病本地暴发疫情,涉及20例患者。病例共同暴露者筛查阳性率14.67%(11/76),畜间血清学筛查阳性率16.67%(19/114);MLVA分析显示分离到菌株与北京、宁夏分离菌株同源性为90.6%。结论 2016-2021年自贡布病疫情传染源均为病羊,食用未煮熟羊肉、私下引种(交易)山羊及无防护屠宰加工是引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强化国内重点地区牲畜引种、畜产品交易的检疫力度,加强对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的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6.
<正>细胞死亡程序包括凋亡、焦亡、自噬、肿胀和坏死等,这些过程依赖于不同的生化机制和遗传途径。焦亡(Pyroptosis)最初由Cookson描述巨噬细胞中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并伴有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的细胞死亡[1]。其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炎症反应形式,为先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侵入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在维持组织内稳态和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自贡市2012—2016年临床分离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使用PCR-荧光探针法对自贡市临床44份疑似非结核患者的菌株进行初步筛查,并对44份菌株的hsp65及rpoB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获得菌株型别。结果 44株菌株分枝杆菌经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44株分枝杆菌进行hsp65及rpoB基因测序比对,进一步菌种鉴定结果显示,44株分枝杆菌分别为11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自贡市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类较多,44株菌即分为11个种。PCR-荧光探针法及基因测序法可对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范晖  张正东  陈曦  龚胜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4,(22):3244-3246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市城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自贡市2013年1—8月现住址为城区、年龄在0~5岁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63例,按照1∶2的比例进行匹配,对照与病例生活在同一社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今年内没有发生过手足口病。进行问卷调查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因素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饭前便后洗手是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x^2=14.131,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幼托儿童(OR=11.49,95%CI=1.92~66.67)、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OR=11.11,95%CI=2.67~45.46)、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4.37,95%CI=1.46~12.99)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接受过儿童保健(OR=0.09,95%CI=0.02~0.40)则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幼托儿童、与手足口患者接触过、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接受过儿童保健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应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醒患病儿童的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经常对儿童用的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及积极推动儿童保健工作是控制手足口病发展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23.6岁。均有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16例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43°~97°,后凸Cobb角15°~70°。侧凸畸形和后凸畸形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其中顶椎位于胸椎10例、腰椎6例。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效果。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填写SRS-22问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手术融合节段5~12个,平均7.23个节段。手术时间3~7h,平均4.26h。术中出血量700~2500ml,平均1265ml。1例L1部位截骨患者术后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急诊手术探查发现截骨部位硬脊膜皱褶,脊髓受压,对截骨部位椎板切开减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胸腔积血,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周后拔除引流管。15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获得随访的15例患者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为58.67°±20.36°(43°~97°),术后为20.32°±8.76°(8°~37°),末次随访时为21.76°±8.34°(10°~4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76%~82.36%,平均为65.3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2.45%。术前矢状位后凸角度为45.62°±16.26°(15°~70°),术后为16.35°±16.87°(-20°~40°),末次随访时为18.27°±13.92°(-15°~4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97%~79.32%,平均为64.1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4.2%。15例患者中,6例术前存在冠状面失平衡,术后均恢复平衡;4例术前存在矢状面失平衡,术后3例恢复平衡,1例仍为失平衡。SRS-22问卷量表总得分由术前66.47±12.35分(49~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13±6.42分(76~92分)(P<0.01)。15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或内固定断裂。结论: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外观及躯体平衡,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2003检测程序对4类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EC)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场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于2005~2007年253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为13.0%(33/253).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l株.检出率为8.3%(21/253);沙门菌检出5株,检出率2.0%(5/25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4株,检出率为9.1%(4/44);空肠弯曲菌检出2株,检出率7.4%(2/27);STEC 0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4%(1/253).生畜肉、生禽肉、海水产品、熟肉制品的污染率分别为20.7%(17/82),10.2%(6/59),15.9%(7/44),4.4%(3/68).样品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自贡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产品和海水产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及STEC 0157:H7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