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1.
目的构建基于"互联网+"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组建专业化的慢性伤口管理团队,搭建慢性伤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比较系统应用前后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护理人员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患者伤口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后,患者伤口愈合程度高于应用前,满意度显著提高,医联体护理人员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高于应用前(P 0. 05)。结论基于"互联网+"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系统的构建,可进一步优化慢性伤口诊疗流程,提高慢性伤口治愈率和护士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实现区域内慢性伤口的同质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PDCA在降低手术室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术中压力性损伤进行质量管理与追踪,比较PDCA前与PDCA后手术室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与手术室护士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得分。结果:PDCA实施前,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342‰,手术室护士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认知得分66.01±30.29分;PDCA实施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下降至0.043‰,手术室护士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认知得分86.54±24.23分;PDCA实施前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手术室护士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认知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用PDCA质量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认知度,提高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意外拔管率实践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降低手术患者导管意外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以2015年2—4月开展活动前的手术患者432例为对照组,对手术患者意外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设定目标、解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即以开展活动后的2015年6—8月的手术患者408例为观察组,对意外拔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患者意外拔管、护士导管护理规范度及手术患者导管注意事项掌握情况等指标。手术患者意外拔管率由开展活动前的10.91%降低至开展活动后的4.59%(P<0.05),达到了预期目标。护士导管护理规范度及手术患者导管注意事项掌握情况均较开展活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运用品管圈科学的管理工具可明显降低手术患者意外拔管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谢萍  张在萍  郭晓娟  戴雪梅   《护理与康复》2018,17(12):79-82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体系,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安全因素框架理论对2016年1月至6月上报的35起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比较2017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跌倒后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2016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总数47 681例,实占床日数420 332d,发生跌倒不良事件35起,跌倒发生率0.083‰;2017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总数49 422例,实占床日数423 112d,发生跌倒不良事件16起,跌倒发生率0.038‰,两个时间段跌倒发生率比较,P=0.008。患者满意度由94.0%提高至98.7%,P0.05。结论基于患者安全因素框架理论建立的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RPH]亦称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也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脉高压症。RPH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疾病和左侧门脉高压两组症候群,据文献报道临床_上最常见的是上消化道出血及脾肿大…。我科2012每11月收治1例区域性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联瘘患者,经精心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胰腺分裂症(pancreas divisum,PD)是最常见的胰管先天性异常,常是由胰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的异常融合所致[1]。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被认为是确诊PD的"金标准"[2]。随着ERCP技术的发展,其用于PD的诊断及治疗日趋成熟,ERCP用于治疗PD的主要方法为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等,其中EPS疗效确切、安全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慢性伤口云端管理模式在医联体慢性伤口患者管理中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医联体就诊慢性伤口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医联体就诊慢性伤口患者96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构建的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慢性伤口云端管理模式,对10家医联体医院的患者进行全程同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转诊率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转诊率较对照组低,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慢性伤口云端管理模式的实施能缩短医联体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联体医院慢性伤口护理质量,为实现医联体医院慢性伤口同质化护理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超声水刀清创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 58 例糖尿病足溃疡(DFW)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29),分别采用超声水刀清创联合 PRP 治疗和PRP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DFU 伤口愈合时间、伤口 PUSH 评分、疼痛缓解率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缩短6.2天,42天伤口PUSH评分较低,治疗21天缓解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够有效促进 DFU 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缓解伤口疼痛,明显提高 DFU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糖尿病足的诊疗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