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5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医药卫生   1755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论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基于瘀血阻络和肾阴阳两虚的病机,但疗效并不理想,其原因与该病发病隐匿,临床确诊者大多已存在影像学改变有关。若能在出现影像学改变前给予及时合理干预,则可预防其发生。"浊邪"居于体内,易化毒邪,日久酿为"瘀毒",留滞骨髓则为骨痹,故"浊毒"为该病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临证早期采用化浊解毒兼活血化瘀之法,可缓解病情、延缓其发展,甚至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血栓通冻干粉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方法和指导原则,建立血栓通冻干粉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血栓通冻干粉针在4mg/ml的浓度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没有影响。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血栓通冻干粉针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构建的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在患者生存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原发性肺癌患者2 267例,患者均行一次肺癌手术治疗,无第二原发肿瘤。选取性别、年龄、职业、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路径、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治疗方案为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预后指数(PI)方程,计算每例患者的PI值。根据PI值的不同范围,划分低、中、高危预后组,对各组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性别(RR=0.684,P=0.001)、年龄(RR=0.591,P<0.01)、职业(RR=1.439,P=0.001)、病理类型(RR=3.694,P<0.01)、手术路径(RR=0.734,P=0.001)、肿瘤分期(RR=0.352,P=0.007)为可切除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女性、≤65岁、胸腔镜手术、肿瘤分期Ⅰ期为预后保护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降低31.6%、40.9%、26.6%、64.8%;农民、腺鳞癌为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增加43.9%、269.4%。PI方程为:∑βixi=-0.380 X1-0.526 X2+0.364 X31+1.307 X55-0.309 X6-1.045 X81(X1代表性别,X2代表年龄,X31代表职业为农民,X55代表病理类型为腺鳞癌,X6代表手术路径,X81代表肿瘤分期Ⅰ期)。PI<-1为低危组,PI≥-1且≤-0.5为中危组,PI>-0.5为高危组。1、3、5年生存率低危组分别为96.8%、87.0%、77.9%,中危组分别为91.8%、82.2%、61.7%,高危组分别为86.5%、61.7%、50.3%,各组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可切除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及相应生存率,帮助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及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就算不再相爱也会相守,因为早已习惯。偶尔握在一起不再有心动的感觉,但如果砍掉一只,就会疼得痛不欲生。可我们却不是这样。我们也是一双手,却始终紧握,从未分开……。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且流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18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加速批准新型的帽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baloxavir marboxil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有流感症状且不超过48 h的急性单纯型流感患者。临床研究显示,baloxavir marboxil对流感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