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病原,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81 183例,发病率48.56/10万。2019年发病率高于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92,P<0.001),2岁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58.53%,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27.9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46,P<0.00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1.1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病例中,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占88.46%。结论 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暴发和流行,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010年7~12月之间人杯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情况.方法 采集成都市2家哨点医院2010年7~12月之间腹泻病人的大便标本501份,采用RT-PCR方法,对501份大便标本同时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501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22份,核酸阳性率为24.35% (122/501),其中诺如病毒GⅠ型1份,占阳性标本的0.82% (1/122);诺如病毒GⅡ型100份,占阳性标本的81.97% (100/122);札如病毒18份,占阳性标本的14.75%(18/122);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共同感染3份,占阳性标本的2.46% (3/122).5岁以下儿童患者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4.3% (109/449),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检出率最高;5~18岁患者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4.29%(1/7),标本检验结果为诺如病毒GⅡ型;18岁以上患者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6.67% (12/45),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检出率最高.9、10、11 3个月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其中9月份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为36.51% (23/63).结论 成都地区人杯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主要在秋冬季节高发,且婴幼儿和成人同样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哨点医院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为疫苗研制和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四川监测点(成都市儿童医院)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的门诊和住院患儿,收集2006-2010年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使用ELISA进行病毒检测,RT-PCR进行病毒分型。结果 97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353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6.3%,6月龄-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四川地区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毒株流行型别显示一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导出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和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21年四川省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 288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40/10万,总病死率为0.061%,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4.98,P<0.001)。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每年5—10月;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35%,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职业分布中农民占病例总数的46.75%,其次是儿童(24.45%)和学生(11.59%);地区发病水平差异明显,发病率居前3的依次是凉山州,攀枝花和成都,凉山州的高发病率是四川省伤寒副伤寒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2012—2021年四川省伤寒副伤寒整体处于低发病率水平,以散...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表明星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导致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在迁延性腹泻中的检出率较高。国外对星状病毒的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导致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获得成都市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成都市儿童医院结果 共采集43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337株,总检出率为77.83%。其中肠道致病细菌30株,检出率6.93%,腹泻病毒305份,检出率70.44%,寄生虫2份,检出率0.46%。肠道致病细菌中沙门菌最多(25株,6.89%)。腹泻病毒中A组轮状病毒130份,占38.58%;其次为杯状病毒最多(109份),占32.34%, 结论 成都市<5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腹泻病毒和肠道致病菌为主,其中杯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和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哨点医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4种主要病毒在儿童重症腹泻病例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毒株变迁,为病毒性腹泻的预警预测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成都监测点(成都市儿童医院)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的门诊和住院患儿,收集2006 - 2011年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对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病原PCR检测.结果 成都地区2006 -2011年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3.84%、26.49%、1.62%、7.44%.结论 2006-2011年轮状病毒是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源,提示有必要长期开展病毒监测,以评估不同病毒引起腹泻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1997年四川石渠县首次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54株。2001年确定为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1999年该县又发生首次人间鼠疫,从人尸体中分离出鼠疫菌株,经鉴定属于旱獭型鼠疫菌,这预示着石渠县可能有旱獭疫源地的存在。为了证实,我们2003年在石渠县呷依乡开展工作,采集旱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使用口服补液盐Ⅲ;B组74例患儿不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共1064例,其中杯状病毒感染267例(251%),三年分别为284%(93/328)、216%(100/463)、271%(74/273)。在267例中141例人杯状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组67例患儿脱水纠正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钠浓度较B组患儿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血钾浓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杯状病毒感染是成都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口服补液盐III治疗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脱水纠正时间以及减少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市腹泻婴幼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12月腹泻婴幼儿(≤5岁)粪便样本428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双节病毒,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检出小双节病毒感染36份,检出率为8.41%(36/428)。其中Ⅰ型9份、Ⅱ型25份、Ⅰ和Ⅱ型共同感染2份,检出率分别为2.10%(9/428)、5.84%(25/428)和0.47%(2/428)。小双节病毒与其他腹泻病毒合并感染共31份。调查期间小双节病毒检出高峰为8、9月,主要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小双节病毒是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之一,以小双节病毒Ⅱ型为主,2岁以下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8、9月为其下半年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