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为加强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矿务局煤矿井下1992至1999年粉尘和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煤区煤尘合格率为14.3%,掘进区半煤尘合格率为0,全岩尘为3.3%,粉尘浓度最大值为284.8 mg/m3,干式作业粉尘浓度明显高于湿式作业;煤尘游离SiO2含量均值为7.5%,半煤尘、全岩尘则达21.6%和41.5%,3种尘的呼吸尘比例均在60%以上.有害气体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矿井下粉尘危害严重,加强井下粉尘防护措施的完善和实施极其重要,亦不能忽视有害气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因潜水作业时机体不均匀受压引起的耳气压伤,强调了潜水员学习个体防护知识和接受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噪声检测能力,确保噪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参加比对噪声检测仪器逐个测量标准声源,读取10个检测值,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全市噪声检测仪器共有3台不满意,1台为型号TEES13SOA,1台为型号CENTER320,还有1台型号不详。结论为确保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噪声检测结果的准确和量值溯源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应定期将噪声检测仪器送计量校准机构检定,或购置标准声源在每次使用前对噪声检测仪器作校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某桩井下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原因。桩井底部离水面高上空50 cm处氧气浓度为0,二氧化碳浓度为16 959 mg/m3,硫化氢浓度为19.6 mg/m3,井内底严重缺氧合并存在窒息性气体。在此作业环境下,下井前和第一次施救时未对井内作业环境进行检测、未对井内通风换气、未使用吊装施救的方法,导致2名工人死亡。这是一起安全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的安全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5.
对某溶解乙炔气生产厂进行厂址、建筑与工艺布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防护措施、管理制度的现场调查、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厂选址、建筑和工艺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空气中硫酸、氢氧化钠、二甲基甲酰胺、电石粉尘、噪声、照度检测均合格,硫化氢检测虽合格,但浓度达到6.1 mg/m3,该厂在现场管理中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建议厂方尽快整改,防止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某玻璃钢生产车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车间的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建议。方法调查该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物质,检测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判断危害程度。结果该车间玻璃钢生产岗位环氧氯丙烷浓度合格率为0,最高检测值达90.0mg/m2,各岗位超标达1.65—44.00倍;机加工岗位玻璃钢粉尘合格率为75%,最高检测值达32.0mg/m2,超标4.33倍。结论厂方须对玻璃钢生产和机加工岗位加装排气罩,给工人发放防尘防毒口罩,合理安排巡视时间,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发现某无水氢氟酸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粉尘。结果显示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高温、粉尘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有2个岗位超标,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月12日下午,我市某物流园区进行基础建设,人工挖孔桩后出现底部轻微渗水,在采取人工下井用水泥补漏时,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H2S)中毒事故,事故致3人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现对某厂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高频听损检出率达32.07%,并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条件,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射线和核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市放射卫生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2003年对全市90个单位,149台射线装置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