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M蛋白粗品(pep -M) ,其不同剂量对银屑病组和健康人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增殖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用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ep -M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的作用。结果 :pep -M可以明显促进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的PBMCs增殖 (P<0.05) ;并且银屑病组PBMCs的增殖强度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ep-M不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 ;相反 ,大剂量时出现Colo -16细胞死亡增多的现象 ,Colo -16细胞亚二倍体细胞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pep -M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它可能通过M蛋白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中药复方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系列浓度的疏肝活血中药复方水煎剂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酪氨酸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疏肝活血中药复方水煎剂能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培养的B16小鼠瘤细胞酪氨酸活性和黑素合成,抑制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凋亡发生.结论疏肝活血中药复方可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抑制细胞黑素合成,但无细胞毒作用,可用于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3.
在泌尿外科领域中,由各种原因(先天性、损伤及炎症)造成的尿道部分缺损和狭窄等病理损害,一直是临床治疗难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修复或重建尿道的材料不够理想且来源受限。根据组织工程学原理,本课题以雄家犬尿道缺损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以人体阴茎包皮为研究材料,制备成无细胞基质移植物,进行尿道缺损的修复重建。研究包括3部分:1)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将人体阴茎包皮进行脱细胞处理,保留其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制备出无细胞基质移植物,并完成了对无细胞基质移植物进行消毒和封存条件的研究。2)制作尿道缺损的病理模型。3)应用已制备的无细…  相似文献   
4.
体外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念珠菌DNA特异性鉴定方法很多,但所用引物序列和种级水平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的方法不同,加之防污措施的不足或欠缺,致使其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受到影响而未能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真菌界高度保守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做外引物及据此外引物设计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据ITS1-ITS3设计光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采用套式PCR及酶学防污措施进行念珠菌种间鉴定[1,2].旨在探索该套引物和酶学防污措施的临床实用价值,同时对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分离物进行PCR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选择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共20例,正常人16例,及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芦荟对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PBMC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无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对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P<0.01).结论芦荟抑制银屑病患者PBMC的增殖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可能是芦荟治疗银屑病的重要药理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影响及对其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牛磺酸对COLO-16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应用ELISA法检测牛磺酸作用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从20 mmol/L到8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牛磺酸可以抑制COLO-16细胞株分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结论牛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并可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抗原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角质形成细胞Colo 16细胞株经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外刺激48 h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PBMC经SEB刺激,其细胞增殖和凋亡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角质形成细胞(Colo 16细胞株经SEB刺激,其细胞增殖和凋亡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抗原可能是通过刺激PBMC的活化,引发银屑病皮损的发生,而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作用。超抗原活化的PBMC迅速进入凋亡,提示超抗原刺激PBMC活化增殖和凋亡是自身稳定的调控,使PBMC数量和质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其骨髓象具有特异谚断意义,但其骨髓象变化差异很大,如浆细胞呈弥漫性增生者在各部骨髓巾皆可见骨髓瘤细胞,若呈局灶性损害,用常规的穿刺部位,髂前、髂后、胸骨进行穿刺谚断常有围难.特别是骨髓外浆细胞瘤极易误诊。为了提高诊断率,我们采取定点穿刺,直接穿刺骨压痛处,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反应增强,且经SEB刺激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培养上清液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表达HLA-DR和Fas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探讨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机制,笔者检测了SEB刺激前后的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及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芦荟在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抑制IFN-γ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芦荟外用治疗银屑病提供药理作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