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流感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两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全年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病例标本进行分析,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型别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北京市中心城区ILI咽拭子标本1 968件,分离到流感病毒162株,分离阳性率为8.2%,经分离鉴定,其中新甲型H1N1亚型96株,A(H3N2)亚型60株,B/Y亚型6株,分别占总株数的59.3%、37.0%和3.7%。结论 2013年1~2月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流感发病高峰,流行株为新甲型H1N1亚型和A(H3N2)亚型,流感在5岁年龄均有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儿童流感流行规律,为制订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两家哨点医院每周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共40份,提取病毒RNA,应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阳性率(21.8%vs.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阳性率最高的为≥60岁年龄组(31.3%)。儿童专科医院阳性率最高的为4~14岁年龄组(26.7%)。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11月至次年4月均处在流感高峰期,呈现典型的北方地区流行特征,但儿童专科医院在1月和2月有个流行小低谷。两家医院均存在甲型H3亚型、甲型H1N1和乙型3种流感病毒流行,并以甲型H3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结论以综合医院作为参照,儿童专科医院的流感监测质量稳定可靠。儿童专科医院缺少24~6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是两家医院间的流感病原学监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较高,疫苗保护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作者 ( 1 998)研究发现外源性葡萄糖能提高棘口吸虫属 Echinostoma trivolis尾蚴的存活率 ,本次实验以类似的方法测试葡萄糖对曼氏血吸虫尾蚴存活率与感染率的影响。取具 2 4孔反应板 ,其中 1 2孔每孔注入 0 .5ml人工矿泉水 ( ASW) ,另 1 2孔则注入含 1 %葡萄糖的人工矿泉水 ( ASWG)。曼氏血吸虫尾蚴取自人工感染的光滑双脐螺 ( NM R1株 ) ,每小孔置入由螺体逸出 1 h龄的尾蚴 1 0条 ,将反应板置 2 3- 2 4℃恒温中 ,分别于 1 2 ,2 4 ,36 ,4 8,72 h观察尾蚴存活数 ,结果显示在 1 2h与 2 4 h两种水体中尾蚴存活数无区别 ,而在 36 h时 ,A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妇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方法 对妇产科护理中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素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 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结论 加强风险控制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年北京市359例腹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到种、群和型,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对药物的耐药性。结果:细菌性腹泻青壮年多发,7月-8月高发,实验室检出率最高的为志贺菌。腹泻病原菌对利福平、磺胺甲恶唑、萘叮酸耐药性较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除福氏志贺菌对诺氟沙星72.7%耐药、环丙沙星63.6%耐药外,其他均低于35%;对各类头孢菌素均小于20%。结论:北京市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有年龄、季节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区春季就诊的急性散发腹泻病例中病原感染分布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宣武医院就诊的腹泻病例作为监测对象,留取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检测及分析。结果:共调查并检测腹泻病例104例,总阳性率38.5%,细菌培养阳性率21.2%,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2%,有3例患者便检结果细菌、病毒皆为阳性。结论:急性散发腹泻病原类型复杂多样,应进行必要的病原学监测及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和腹泻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0至2013年腹泻监测系统采集的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86株沙门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群、34种沙门菌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 B 群(33.72%),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检出率最高,分别占18.61%、8.14%。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外,对其余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水平最高(23.26%、22.09%)。26株菌为耐药菌株中,53.85%(14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3种以上(含3种)抗生素耐药,38.46%(10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4种以上(含4种)抗生素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血清型集中在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最高,肠炎沙门菌次之;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同时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严重的多重耐药;应进一步加强对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