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常见感染部位、影响因素及医院感染动态变化。方法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对2002-2004年各年第4季度某日0—24时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实际调查2343人,实查率97.58%;发现医院感染173例(7.38%),181例次(7.73%);近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97%~9.02%,居前5位的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9.72%)、手术部位(12.16%)、泌尿道(9.39%)、皮肤软组织(7.74%)和烧伤创面(7.18%)。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和免疫抑制剂、化疗、手术切口污染程度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息率较高,需加强监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省时、省力、得结果快,所得资料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分布状况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031株(已剔除重复菌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471株,占11.6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CRABA)居多,共分离出178株,占37.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分离出156株,占33.1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数分布在ICU中,占全部菌株的28.45%;多重耐药菌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和血液标本;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占73.42%。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广泛,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预防和控制MRSA流行发生。方法对2006年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2006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其中MRSA28株,占金葡菌的62.2%(MSSA17株,占37.8%);医院感染株和社区感染株分别占19株(42.2%)、26株(57.8%);感染部位多分布在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烧伤部位;在同期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外环境中尚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奇霉素耐药率在70%以上,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基础疾病中以外伤、心脑血管病、烧伤、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软组织疾病居前五位。结论金葡菌检出率、MRSA发生率和耐药率较高;同期外环境尚未发现有关的金葡菌菌株;金葡菌医院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应注意做好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金葡菌交叉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五年某地市级综合医院传染病病例疫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07软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例数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2010—2014年共报告传染病11673例次,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乙型肝炎、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肺结核,分别占21.17%、12.44%、12.16%、8.51%和7.52%;总死亡数为21例,病死率为1.799‰。5年来,不同传染病发病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及时掌握当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提高病原检测力度,做好传染病的筛查工作,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某院近 3年新生儿病房出院的 115 5例新生儿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 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8.48% ,例次感染率为8.92 % ,好发部位为皮肤、胃肠道、口腔、呼吸道 ,冬春季节多发 ,原发疾病、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侵袭性操作是危险因素 ;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平均延长住院日 4d。 结论 新生儿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新生儿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的适应症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技术的效果.方法对97例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病例按1:1配比设立对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技术,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14项相关因素中有3项因素(重症监护、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应用丙种球蛋白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洗手消毒合格率以及规范消毒措施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对2004年7月后的217例新生儿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自2003年同期的16.2%降至8.3%,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重症监护(ICU)、侵袭性操作(插管)、住院天数长是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加强洗手消毒合格率以及全面规范消毒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与常规传统用药两组在切口感染、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围术期用药组与常规用药两组相比,前者术后感染率较低,且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低。结论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及采取其他综合措施对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且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2 406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老年患医院感染的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控制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2001年2406例60岁以上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52例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病患医院感染率为6.32%;脑梗死、肝硬化、脑出血、恶性肿瘤、糖尿病患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45.96%,胃肠道占21.74%,泌尿道占14.28%,皮肤占9.94%;病原送捡率为21.05%,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6株,占35.29%,肺炎克雷伯菌4株,占23.53%,表皮葡萄球菌3株,占17.65%;泌尿道插管、使用化疗药物和激素的老年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平均延长住院时间20.72天。结论 老年病患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积极治疗基础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原学送捡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14项相关因素中有3项即重症监护、侵袭性操作(插管)、住院时间长(〉9d)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从2003年下半年的16.20%降至2004年同期的8.29%。结论重症监护、侵袭性操作(插管)、住院时间长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加强手消毒、全面规范消毒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快速手消毒剂与洗手液洗手效果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使用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方法:对洗必泰醇和洗手液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处理前后采集手指培养标本,计算手污染菌落数。结果: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可使手部细菌减少95.4%,肥皂洗手只能使手部细菌减少6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能有效减少手部皮肤细菌,消毒后手感干爽,省时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手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