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从pKS(-)HTH_1切下全长为1.9 kb的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T_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_3的EcoR Ⅰ位点,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_3HTH_1,该质粒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酪氨酸羟化酶在其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医辩证施治脂肪肝1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辩证分为肝郁脾虚型、痰浊内阻型、湿热蕴结型、气血瘀阻型,分别以逍遥散、导痰汤、茵陈蒿汤、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症状、酶学、血脂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辩证施治脂肪肝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降酶降脂及影像学改变明显。结论 中医辩证施治脂肪肝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人小分子量尿激酶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崔宁,宋后燕,韩琴琴,陈灏珠尿激酶(UK)是目前我国治疗血栓性疾病应用较广的药物。正在开发的小分子量尿激酶(mUK)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用基因工程技术可望生产出高纯度的重组mUK,将mUKcD...  相似文献   
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高效地溶解血栓,在纤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t-PA与其抑制物(PAI)的平衡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基因转移技术使外源t-PA cDNA成功地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得以表达,为防治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性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将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LNSX重组后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形成完整的重组病毒颗粒,电镜下重组病毒呈散在分布,球形,直径90~180nm,由囊膜、外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重组病毒颗粒感染NIH3T3细胞,在含G418培养基中筛选培养2周后计数阳性细胞克隆数,结果达6×108CFU/L;被感染的受体细胞NIH3T3高效表达具有纤溶活性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灵芝孢子的撞击过程.按照灵芝孢子的结构,建立了计算模型,得到结构在高速撞击时的应力分布.结果显示:高速射流引起撞击粉碎时,孢壁的破坏不仅和冲击速度有关,还和接触角有关.冲击速度越大,孢壁中产生应力值越大,越易破碎.当接触角分别为10°和80°时,孢壁破坏程度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己烷作为溶剂广泛用于丙烯聚合溶剂、食用油脂抽提溶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等。虽然正己烷急性毒性分类为低毒类,但因其具有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且有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应视为高危害性毒物。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有关正己烷的职业中毒事件。2,5-己二酮(2,5.hexanetione,HD)是正己烷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正己烷的毒物形式,  相似文献   
8.
心理危机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的自我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1]。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2]。近年来,由于学业受挫、情感失败、家庭贫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CA199和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及NK显著升高;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8~+、CD4~+/CD8~+及NK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及NK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死亡17例,对照组死亡24例,死亡原因包括全身性多发转移、肝转移、呼吸衰竭。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首次发现结膜吸吮线虫吉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吉林132001刘双基,崔宁,李富仁吉林省永吉县医院五官科永吉132000宋文华结膜吸吮线虫分布于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1],迄今吉林省未发现[2],我们于1990年8月在吉林省永吉县一患者眼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