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变应原的免疫治疗由Noon于1911年首先提出,临床应用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效果已得到公认,但常规变应原免疫疗法可引起过敏反应,疗程长、起效慢。因此人们致力于变应原的分子修饰,以期提高免疫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变应原的分子修饰方面作了不少探索,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ERIC-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方法提取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作为ERIC-PCR反应的模板,通过设计一个L9(3^4)正交试验对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的大肠埃希菌ERIC-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2.5μl 10×Loading buffer,Mg^2+浓度2.0mmol/L,dNTPs浓度200μmol/L,引物浓度0.2μmol/L,Taq DNA聚合酶1.0U,模板DNA 40ng。应用该体系进行ERIC-PCR得到的DNA指纹图谱条带丰富、清晰、重复性好。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ERIC-PCR反应体系结果稳定可靠,对于大肠埃希菌在分子水平上的分型鉴定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 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 ,观察其对血清负急性期蛋白的影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2周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 (AI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 ,观察临床疗效 ,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组临床改善优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后 AIb、PA、Tf显著升高 ,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P>0 .0 5 )。表明黄芪注射液可增加 COPD病人血清负急性期蛋白的浓度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变构蛇神经毒素治疗56例阻塞性肺气肿病人,观察其对膈肌功能康复的作用。以2ml(500μg/ml)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4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显效率28.6%,有效率44.6%,总有效率73.2%;肺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膈肌运动幅度增加(P<0.05)。表明变构蛇神经毒素可做为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功能康复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6.
孙凤春 《临床医学》2006,26(11):19-20
目的 介绍一种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方法 先计算阴离子间隙的升高值ΔAG=(病人的AG-12)mmol/L,血清CO2的离均值ΔCO2=(27-病人的CO2)mmol/L,碳酸氢盐间隙=ΔAG—ΔCO2,以碳酸氢盐间隙偏离〉+6mmol/L或〈-6mmol/L为异常。结果 本法不仅可判断二重酸碱失衡、混合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且还可判断三重酸碱失衡,结果可靠。结论 碳酸氢盐间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计算简单、方便、实用,可作为酸碱失衡的常规判断使用。  相似文献   
7.
孙凤春 《临床医学》2011,31(11):29-30
目的介绍一种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方法判断标准: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0 mm Hg(1 mm Hg=0.133 kPa);②阴离子间隙〉16 mmol/L;③血清K+〈3.5 mmol/L或K+≥3.5 mmol/L时实测HCO3-〉预计HCO3-。结果低钾18例,无低钾者实测HCO3-〉预计HCO3-11例,两种方法联用共检出29例。结论本法具有简单、可靠、临床实用的特点,可作为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的常规判断使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氨苯砜治疗26例激素依赖性哮喘,另24例用维生素B1治疗作对照,观察时间12个月。结果显示氨苯砜应用6个月有1/3的病人激素停用,12个月后有近2/3的病人激素停用。且能维持病情稳定,无明显副作用。表明氨苯砜可做为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激素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胃动力学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数病人可出现上腹不适、纳差、餐后饱胀等消化不良表现的症状群 ,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上消化道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其重要病因之一 ,但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报道。因此 ,我们采用 B超观察了 6 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液体脂餐后的胃排空功能 ,以期探讨胃动力学改变与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共 6 4例 ,诊断均符合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标准 [1 ] ,其中男 36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3.4岁± 16 .6岁。其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纳差、餐后饱胀等。健康对照组 2 …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