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大量输血后肝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后肝炎(PTH)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而大量输血是抢救严重失血性休克必不可少的措施,大量输血时供血成分多,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和院内交叉感染等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的高危因素。所以调研严重失血性休克抢救后PTH发病率和发病类型,对于制定预防PTH的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开展输血保险,减少输血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孔福珠  孔福仙  蒋小燕 《护理研究》2007,21(33):3039-3040
众所周知,在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时常需要大量输血。但大量输血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病理性出血,影响病人的预后。我们对2003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失血休克病人216例进行了抢救过程观察,现就影响病人凝血功能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失血休克病人216例,男147例,女69例;年龄17岁~71岁;严重多发性创伤189例,产后出血15例,宫外孕内出血8例,其他4例。排除标准:①有慢性肝脏疾病病史或肝功能检查异常;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③血液病所…  相似文献   
4.
自无偿献血实施以来,献血方式由以血站为中心的固定模式走向站外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流动采血模式。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作者对2000至2006年期间故意隐瞒病史前来献血者进行调查统计,并就如何识别和控制精神疾病等隐瞒病史者参加无偿献血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站血液报废通常包括检验不合格报废、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成品库报废(过期、医院退回)等。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是指血液采集入待检库后至合格血液入成品库之前的血液,由于重度脂血、量不足、血袋破损、血液颜色异常、保密性等原因引起血液报废。为探讨报废原因,笔者就本站2007~2009年相关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无偿献血实施以来,笔者曾在工作中遇见有精神疾患者前来献血,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本文就如何识别和控制精神疾患者参加无偿献血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