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格尔木市小型重点单位鼠类侵害情况,为制订鼠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迹法调查室内鼠迹阳性率,将所得数据与鼠类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比较,评价鼠类密度水平。结果共调查格尔木市小型重点单位39家,有鼠害侵害的单位7家,占总调查单位数的17.95%;调查房间数167间,鼠迹阳性为14间,阳性率为8.38%,未达到《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0-2011)C级标准。结论格尔木市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鼠类危害的认识;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小型重点单位鼠类的监测与控制,防止鼠类繁殖、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2.
姜璎慈  卫鹭  夏仪  袁祖英  李颖 《疾病监测》2017,32(7):568-57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宁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长宁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27起,涉及病例839例,占总报告病例的24.47%(839/3 429)。聚集性疫情高峰集中在3-6月(51.10%,116/227),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70.93%(161/227)。疫情发生后1 d内报告的占16.30%(37/227);疫情持续时间1~18 d,中位数为4 d,四分位数间距为2~6 d。疫情持续时间与措施反应时间呈正相关(r=0.318,P=0.001)。EV71引起的暴发高峰集中在5-6月,早于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流行高峰(6-7月)。聚集性疫情病原以EV71为主,占40.94%(70/171);每个季度病原检出种类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13.799,P=0.032)。结论 及时开展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可有效减少疫情持续时间,长宁区手足口病不同流行期病原检出种类不同。建议5-6月应积极开展监测,重点关注EV71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警惕重症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潮阳区妇女健康普查基本情况和特点,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潮阳区2004年和2005年教育系统4928例妇女进行健康普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病人数1696例,患病率34.42%.其中宫颈炎症占首位,患病率26.2%,以31~39岁患病率最高.练江地区妇女患病率明显高于溶江和沿海地区(P<0.05).结论:妇女病患病率随着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及孕产次数的增多等原因,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可及早发现并降低妇女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用于发育毒物研究和评价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方法:取怀孕第9天(gestation day 9,GD9)的孕兔胚胎,参照Carney和Naya的方法,剥离胚胎后单瓶培养,体外培养48 h后将发育情况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用5.0mmol/L的甲氧基乙酸(methoxyacetic acid,MAA)作为致畸阳性物对所建立的培养方法作进一步验证,采用Carney建立的兔胚胎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中23个GD9兔胚胎体外培养48 h后,存活率为100%,头长平均增长2.15倍,卵黄囊闭合和胚胎弯曲情况、体节数、自发畸形率、形态评分均数等指标均与文献报道的体外培养发育情况相近,5.0 mmol/L的MAA显示对兔胚胎有发育毒性,包括卵黄囊闭合减少、头部肿胀、面部器官缺失、体节紊乱、尾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形态评分低于溶剂对照(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酚A(BPA)对大鼠卵泡体外生长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卵泡体外长期培养方法,从12~14d龄的雌性大鼠卵巢中机械性分离腔前卵泡(140~170μm),隔天分别换一半含BPA 0,50,100和150μmol·L-1的培养液,连续培养10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卵泡发育的形态,计算卵泡存活率、有腔卵泡形成率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排出率,测定卵泡直径,显微镜下观察卵泡的排卵情况以及卵母细胞成熟情况,计算生发泡(GV)、生发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PB)的形成率;分别于培养2,6和10d时采用磁性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卵泡在10d培养过程中,大多数正常对照组卵泡都经历了腔前卵泡、有腔卵泡以及成熟卵泡阶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A 100和150μmol·L-1组的卵泡存活率、有腔卵泡形成率、COC排出率、GVBD率以及PB率均明显降低(P<0.05)。BPA 50μmol·L-1组培养10d时的卵泡直径以及培养6和10d时BPA100和150μmol·L-1组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A 100和150μmol·L-1组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A 100和150μmol·L-1组在培养6和10d时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BPA 100和150μmol·L-1可抑制大鼠卵泡的生长和卵母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幼虫在室内选育条件下对S-烯虫酯的抗性发展规律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浸渍法。结果经过15代的抗性选育,抗S-烯虫酯白纹伊蚊品系的抗性倍数达11.93倍,从第1代的0.033 9 mg/L发展到第15代的0.404 3 mg/L,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低交互抗性,对残杀威、双硫磷的交互抗性不明显。结论长期使用S-烯虫酯白纹伊蚊会产生抗性,并且可能会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的监测,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药性风险,预测抗药性发展速率,为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抗性选育方法获得用于抗性风险评估的品系,利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通过运用抗性现实遗传力预测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性发展速率。【结果】经过15代的室内选育,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药性倍数上升了11.93倍;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性h~2为0.0234,有一定抗性风险。【结论】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有一定抗性风险,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海市长宁区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3—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有疟疾的暴发流行,年发病率超过了1 000/10万,其中1962年发病率更是高达1 768.79/10万,1966年疟疾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的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年发病率低于10/10万),199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08年出现最后1例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62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没有完全改变,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上海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调查方法,将所有病例作为病例组,将同班级内未发病学生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采集部分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有19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病例对照调查提示学生秋游时食用的景区路边摊自制食品为可疑暴露因素(P=0.001);7名患者粪便中检出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可疑病因为学生秋游时食用的景区路边摊自制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