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手术后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危重至心肺复苏术无效而被给予“不复苏(DNR)”指令。最近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了DNR指令及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他们对2000年1月1日后收住重症监护室(ICU)前接受了急诊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研究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入院诊断、原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和年龄修正的APACHEⅢ评分(aAⅢ)、DNR指令的发布、发病率及病死率。主要结果为DNR状态、发病率及病死率。研究按年龄(〉75岁和≤75岁)和性别进行分组,总计纳入了723例达到研究标准的急诊手术患者(消化道35.0%,创伤20.0%,神经系统17.0%)。92例患者(12.7%)被下达了DNR指令,病死率为82.6%。女性患者发生DNR状态较多(16.4%比9.5%,  相似文献   
2.
因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早期准确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热点。最近,丹麦研究人员提出:综合多项指标代替单个指标分析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降低病死率。实验对社区获得性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疑似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比了多个脓毒症生物学指标单独分析和综合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研究中用复合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sTREM-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CRP)、原降钙素(PCT)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009—2013年鹤壁市两县三区辖区内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与防治水污染提供依据。方法对鹤壁市两县三区市政供水及某些大中型集中式供水单位近年来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某些不合格项目及超标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5年共检测1 283份水样,合格912份,合格率为74.1%;其中市区及淇县市政水样共计499份,合格460份,合格率为92.2%;市区及淇县自建设施供水共计352份,合格290份,合格率为82.4%;浚县水样共计432份,合格201份,合格率46.5%。结论鹤壁市所辖三区及淇县通过市政管网供水的水质基本良好,但无消毒设施的某些集中供水单位存在有菌落总数、浑浊度、游离性余氯等项目不合格现象。浚县集中式供水合格率较低主要存在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氟化物等项目长期超标。表明只有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净水和消毒工艺,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使用上安全可靠的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前后的X线征象和血管造影的对比,掌握化疗效果的表现,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从而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方法 76例骨肿瘤治疗前后均摄病变部位平片并进行动脉血管造影,分析其前后X线征象和血管造影变化。结果 灌注化疗后从X线平片上可发现首先出现的变化是软组织肿块影缩小或消失,平片第二个改变是肿瘤破坏停止,出现肿瘤钙化。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的第三个变化,也是主要变化,即血管的变化:68.4%的肿瘤血湖减小或消失;66.7%的肿瘤染色减小或消失;48.0%的肿瘤性血管和35.0%的血管网减少;肿瘤供血动脉变化的幅度一般较小。结论 血管造影是评估化疗后肿瘤发生反应的最可靠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早期预测脓毒症严重性及病死率的可靠指标,希腊学者检测了47例脓毒症患者发病24h内的多项指标,包括血清自细胞介素-8(IL-8)、IL-1β、IL-6、IL-1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早期仅有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率和血清IL-8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可据此将病程划分为脓毒症、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依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最佳指标为CD64、IL-8和IL-6,评价器官衰竭程度[依据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最佳指标为CD64和IL-8。研究结果还表明,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和IL-8水平与28d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发现,一种新型抗氧化多肽(SS-31)作用靶点位于线粒体内膜,对神经元细胞及其他类型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SS-31可以穿透完整的小鼠胰岛细胞,减少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分裂.从而保护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的胰腺功能。研究者认为,对供体小鼠的胰腺进行SS-31预处理和在分离胰岛细胞时填加SS-31是胰岛分离的最佳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体外人胰岛细胞培养基上加入SS-31能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增强胰岛细胞活性。研究人员对200只同源性糖尿病小鼠进行了胰岛细胞移植术(肾被膜下移植),SS-31组小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无SS-31组小鼠血糖浓度显著升高。因此认为,应用SS-31可以有效扩大胰岛细胞移植的供体范围,使胰岛分离更完善,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受体对胰岛的排斥。  相似文献   
8.
肠道是脓毒症、创伤、休克后受损的重要靶器官。许多动物实验已对细菌移位或肠系膜淋巴结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重症患者肠道菌群和环境的动态变化迄今未得到明确的阐述。最近日本科研人员对重症SIRS患者的肠道菌群和环境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流时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流大鼠肠组织炎症反应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开腹制做空肠袋,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血流45 min后恢复血流,制成肠缺血-再灌流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生理盐水组(I/R+NS)和缺血-再灌流+卡巴胆碱组(I/R+Ca).I/R+Ca组在SMA阻断血流同时向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0.1mg/kg),I/R+NS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检测肠组织中DAO含量;ELLSA法测定肠组织中TNF-α含量;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肠黏膜血流量.结果 I/R+Ca组与I/R+NS组相比,肠黏膜病理变化较轻.I/R+Ca组肠袋黏膜组织DAO活性较L/R+NS组显著增加(P<0.01);同时L/R+Ca组与I/R+NS组相比,肠黏膜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而肠I/R+Ca组黏膜组织中TNF-α含量较I/R+Ns明显减少(P<0.01).结论 卡巴胆碱能促进缺血再灌流时肠黏膜血流恢复,增加肠黏膜血流量;抑制肠组织中TNF-α的生成,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时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病的发生与个人行为因素密切相关。为了解农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我们根据济南市长清区各乡镇的经济条件的好、中、差分别抽取了平安镇、张夏镇、双泉镇的农村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