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晶  商淑云  朱洪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65-1966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脑性瘫痪婴儿的上肢功能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7例脑性瘫痪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盖泽尔智能发育商比值,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在各能区之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发育商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精细动作发育商提高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性瘫痪婴儿上肢功能进行早期干预,不仅促进了上肢功能的发育,而且对各个能区的发育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研究脑电图和脑CT、MRI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0例门诊、住院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脑电图和脑CT,MRI常规检查.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为21.75%.其中合并痫样放电的占37.27%.脑CT、MRI异常率为80.55%.其中二者均异常的占42.60%,均正常占12.17%.瘫痪类型与脑电图、脑CT、MRI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CT、MRI异常率明显高于脑电图.P<0.001.二者结合对脑瘫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脑瘫患儿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的体重、身高、及体重身高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同性别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脑瘫患儿的体格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语谱判定及对病理性语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淑云  吴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84-2585
目的 分析、研究儿童语音特征,判定病理语音(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腭裂等)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20名健康儿童,采用语图仪观测声音信号的频率、能量和时间等物理及其三关系,从而了解被侧语言信号的声学本质。结果 不同年龄的儿童及不同的发音,由于声道开头及构声方式的不同,各共振峰位置、带宽及能量值会各判别。结论 建立各元音共振峰的频率值(F)、带宽(BW)、能量值(P)的正常范围,可为儿童病理性语言判定及其疗效评估确定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语音特征,判定病理语音(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腭裂等)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健康儿童,采用语图仪观侧声音信号的频率、能量和时间等物理及其三者关系,从而了解被侧语言信号的声学本质。结果不同年龄的儿童及不同的发音,由于声道开头及构声方式的不同,各共振峰位置、带宽及能量值会各有判别。结论建立各元音共振峰的频率值(F)、带宽(BW)、能量值(P)的正常范围,可为儿童病理性语言判定及其疗效评估确定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瘫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病例组脑瘫患儿与40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两组进行比较,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单胎、家庭月收入≥3 000元、孕前健康、在医疗保健单位产前检查等为保护因素。胎龄<37周、新生儿患有疾病、夫妻经常发生口角、非城镇户口、在新装修房子结婚怀孕、不良孕产史、孕期失眠、感到有压力为危险因素。 结论 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研究,关注脑瘫高危因素,进一步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学习困难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或因此而留级。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很高。国内外报道比较一致的是占在校学生的3%~5%,因此学习困难儿童也是一个为数不少的人群,这个人群的整体素质及生存质量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为家庭、教育界、医学界及全社会所关注。为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适应状况及性格特征,寻找学习困难的发生原因,早期发现某些不良倾向,以便早期干预,正确引导及充分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本研究采用儿童性格检查量表…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孤独症患儿分别归入电针行为疗法组(n=30)和行为疗法组(n=30)。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能力(ADQ)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及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电针行为疗法组社会适应行为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治疗后增分值(6.15±5.412)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3.2±4.34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与行为疗法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行为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9.
曲凤媛  朴文花  兰颖  商淑云  关丽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44-8344,8349
目的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早期发现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通过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医院与家庭干预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能够采用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降低高危儿致残率。方法研究对象2001-01/2004-05收入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病房住院的患儿,排除无高危因素或年龄超过1岁的患儿。确定为脑损伤的高危儿116例分为两组,在医院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的为治疗组(86例),在家庭干预的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86例,达正常化49例,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总有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2.48,P&;lt;0.01)。结论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比单一家庭干预效果佳,医院与家庭相结合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早期发现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通过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医院与家庭干预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能够采用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降低高危儿致残率。方法研究对象2001-01/2004-05收入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病房住院的患儿,排除无高危因素或年龄超过1岁的患儿。确定为脑损伤的高危儿116例分为两组,在医院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的为治疗组(86例),在家庭干预的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86例,达正常化49例,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总有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2.48,P<0.01)。结论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比单一家庭干预效果佳,医院与家庭相结合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