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CPA)肿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PA肿瘤的MRI资料,其中听神经瘤16例,三叉神经瘤7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膜瘤3例,皮样囊肿1例,动脉瘤合并血栓一例.结果 MRI上各种CPA肿瘤形态、边界、及信号强度均有一定特点,本组病例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RI对CPA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在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临床有明确腰背痛及坐骨神经性疼痛,经CT、MRI确诊为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椎间盘膨出7例、突出69例、脱出4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臭氧治疗术,盘内注入臭氧量2~8 ml,椎旁间隙注入10~15 ml,O3浓度为40~50 μg/ml.结果 80例患者,80%术后立即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术后1周有效率达95%,随访3个月、6个月,有效率均上升至96.25%.治疗后1周~3个月疗效达到优和良的比例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6个月后疗效优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臭氧治疗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按照低度恶性、良性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两组的CT特征。结果低度恶性组包括25例LAMN,良性组包括3例单纯黏液囊肿和4例黏液性囊腺瘤。两组病变的平均长径、短径、长/短、腔内密度和囊壁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LAMN与良性组比较,联合7种CT征象中的任何3个,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1. 4%;7种CT征象包括:囊壁不均匀增厚,囊壁毛糙,囊壁下"双边征"或"假晶状体征",囊壁钙化,囊壁连续性中断,腹盆腔积液和腹膜假黏液瘤(PMP)。结论 LAMN的CT表现多样,可以显示一定的病理特征,联合应用上述7种征象,有助于提高LAM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回顾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38例患者G1肿瘤10例,G2肿瘤4例,G3肿瘤24例。14例G1、G2肿瘤患者中,12例平扫呈团块状及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整;2例表现为不规则团片状低密灶,内有小点片状钙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影像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晚期强化密度减低;发生于下消化道者病灶静脉期或平衡期达强化高峰。结论本组GI-NENs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G1及G2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灶显著强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具有呈"快进慢出"特征,下消化道者强化高峰较晚;G3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与其它病理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需依靠病理学特征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胃神经鞘瘤(GS)的 MSCT特征。方法纳入1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 G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 MSCT 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性 GS,病灶位于胃窦、胃体以及胃底,分别为5例、10例和1例。MSCT 资料分析显示瘤体形态,13例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略呈分叶状生长。生长方式分析提示13例瘤体腔内外双向生长,1例腔内生长,1例腔外生长,1例由于胃十二指肠套叠无法判断生长方式。平扫发现14例呈均匀等密度,1例少许坏死,1例可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渐进性均匀强化。结论 GS多位于胃体或胃窦,呈圆形或类圆形,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坏死与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均匀强化,无周围侵犯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以30例(54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6月~29岁,平均4.9岁)内听道斜矢状位磁共振成像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等听力学检测结果及颞骨高分辨CT(HRCT)结果,分析蜗神经发育异常者的听力学特征。结果 30例54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其中蜗神经缺如33耳,蜗神经细小21耳。54耳中,共有25耳(46.29%)伴内耳畸形,而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的对侧6耳中,50%(3耳)伴内耳畸形。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和听性稳态反应结果均提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耳呈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蜗神经缺如耳较蜗神经细小耳的听力损失程度更重。11耳(20.37%,11/54)蜗神经发育不良耳可在80~100 dB nHL高强度声刺激下引出听性脑干反应;6例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20.0%,6/30)中7耳(1例双耳,5例单耳)全部频率或部分频率引出DPOAE,但其中5耳未引出ABR,2耳分别于100和90 dB nHL刺激声强下引出ABR。结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近一半伴内耳畸形,部分患耳可引出DPOAE,而ABR严重异常或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肿性膀胱炎的CT诊断、分期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例气肿性膀胱炎的CT及临床资料,并根据CT诊断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结果:本组9例,Ⅰ期1例,CT仅表现膀胱壁增厚,膀胱腔内积气;Ⅱ期2例,CT表现为膀胱壁内缘及膀胱腔内积气;Ⅲ期6例,CT表现为膀胱壁及膀胱腔内积气或伴膀胱外积气。结论:CT可对气肿性膀胱炎进行准确诊断及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是在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儿童主要致残的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给患儿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十几年来,我国部分针灸学者提出头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2006年1月-2008年3月头针治疗脑瘫8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辅料和抑菌剂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Syncronis a Q(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磷酸调pH值为2.2)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0nm,进样量10μL,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依地酸二钠、焦亚硫酸钠、苯酚、羟苯甲酯、羟苯丙酯和苯甲醇含量。结果各成分之间能有效分离,L-半胱氨酸在0.09882~1.976mg/m L、亚硫酸氢钠在0.4948~9.896mg/m L、依地酸二钠在0.03980~0.6766mg/m L、苯甲醇在0.7603~15.21mg/m L、苯酚在0.09722~1.944mg/m L、羟苯甲酯在0.05045~1.009mg/m L、羟苯丙酯在0.01562~0.3124mg/m L和焦亚硫酸钠在0.9061~6.041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89.51%、91.18%、109.62%、103.38%、101.17%、99.64%、100.28%和132.96%,RSD(n=6)分别为4.1%、1.7%、13.0%、0.3%、0.3%、1.8%、1.0%和2.8%。结论建立了较为准确高效的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辅料和抑菌剂的HPLC方法,为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44岁.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疼痛,致不能平躺,疼痛呈钝痛,无明显放射,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发热,休息饮水后疼痛减轻,10 d来上述症状出现2次,时轻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