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在调强放射治疗“end to end”质量核查中,探讨应用针尖电离室对调强放射治疗小野照射进行绝对剂量测量的研究。方法:选择3省20家医院,将放有热释光剂量计TLD(距模体表面距离约7.5 cm)和胶片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模体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中,设计治疗计划,进行7野等中心调强照射,MLC照射野大小>2 cm×2 cm且<4 cm×4 cm。同时针尖电离室(0.015 cc)放在固体水模体距模体表面7.5 cm下进行点剂量绝对剂量验证:(1)将治疗计划中射野角度归零平移到固体水模体中进行剂量验证;(2)治疗计划射野角度不归零时为实际治疗照射方向,平移到固体水模体中进行绝对剂量验证。结果:在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小野照射的固体水模体中,用针尖电离室测量的绝对剂量与TPS计算得到的绝对剂量比较,7野照射方向归为零度时,比较偏差<5%;实际照射方向时,比较偏差<5%。验证后的计划,在IAEA模体上进行实际7野调强治疗,模体中的高剂量靶区胶片(Gafchromic EBT3 film)绝对剂量通过率均≥90%(Gamma分析:3%, 3 mm),TLD偏差<7%。均符合IAEA提出的标准。结论:在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小野照射时,可以应用针尖电离室作为绝对剂量验证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用放射性免冲洗胶片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精确度验证方法研究,为IMRT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湖北省7家三甲医院的7台不同型号医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5条宽度为0.6 cm条状的栅栏,每条状野之间的距离为3.0 cm。用EBT2免冲洗胶片测量5条状野位置、多叶光栅叶片位置偏差和实际宽度。结果 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要求,胶片测量与TPS计划每条栅栏野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应≤±0.5 mm。编号5和编号7的加速器MLC条状野位置偏差分别为0.7和-1.0 mm,不符合IAEA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平均位置偏差应≤±0.5 mm。7台加速器MLC每对叶片位置偏差均在±0.5 mm内,符合IAEA要求;IAEA要求单对MLC叶片开野宽度与该机器5条条状野平均开野宽度的差值不超过±0.75 mm,7台加速器每对MLC开野宽度与平均值的差值范围为-0.6~0.5 mm,符合要求。所有叶片开野宽度标准偏差应≤0.3 mm,7台加速器标准偏差在0.1~0.2 mm范围内,符合要求。结论 用EBT2免冲洗胶片验证MLC位置精确度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是质量控制(QA)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合大范围核查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测量调强放疗(IMRT)多叶光栅(MLC)野光子线束吸收剂量并验证二维剂量分布。方法 选择湖北省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7台不同型号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15 cm×15 cm×15 cm聚苯乙烯专用模体,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在源皮距90 cm,照射深度10 cm,照射野5 cm×5 cm,6 MV X射线,6 Gy吸收剂量照射条件下制定IMRT计划并实施照射,比较TLD和胶片吸收剂量测量值与放疗计划系统(TPS)预估剂量之间的偏差。同时,使用医院配备的30 cm×30 cm均质固体模体,在模体表面下5 cm处放置25 cm×25 cm放射性免冲洗胶片,并将IMRT计划中单个射野移植到模体中胶片层面上并实施照射,通过胶片剂量分析系统验证二维剂量分布。结果 所检医用直线加速器中,1号加速器TLD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和胶片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8.5%和-1.9%;7号加速器TLD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和胶片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5.4%和0.5%;其余加速器TLD和胶片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均在±5%范围以内。所有加速器的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均在90%以上。结论 TLD和胶片核查调强放疗剂量质量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TLD和胶片便于邮件方式寄送,该方法可运用于对放疗机构调强放疗剂量大范围的质量核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TLD核查医用电子加速器在非参考条件下,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楔形板变化,电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源皮距变化的剂量学参数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在非参考条件下,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光子线束水下10 cm处吸收剂量和电子线束最大剂量点处吸收剂量,并在同一位置放置TLD进行照射,将照射后的TLD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进行测量并估算剂量。结果 光子线束剂量点共70个,其中58个点的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在±7.0%以内(IAEA允许偏差±7.0%),合格率为82.8%。经过PS值修正后,合格点数达到62个,合格率上升为88.6%;电子线束剂量点为24个,其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在±5.0%以内(IAEA允许偏差±5.0%),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TLD核查非参考条件电子线束剂量学参数方便,与指形电离室相互验证,可提高剂量测量的准确性。电子线束能量在5 MeV<E0<10 MeV的范围内,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参数,并用TLD验证,其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在平面布局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对策,规范其图纸设计。方法 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放射卫生评价人员形成评价组,对13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图纸进行审查。对图纸中存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图纸提交专家评审组审查。结果 改建项目图纸问题频次远高于新建项目,最普遍问题为医、患、核素路线交叉,其次为功能用房缺失,以及高、中、低活性区分区混乱等。图纸设计单位在采纳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转变整体布局结构、调整不同活性用房的位置、增加医护人员防护设施等修改建议后,修改图纸均通过专家评审。结论 核医学科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图的合理性是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的重要审查项,规范其图纸设计对保护医护和周围公众健康、促进核医学科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009—2018年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布情况,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职业照射的风险。方法以2009—2018年委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研究对象,共50070人。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结果10年间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93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4 mSv(P25~P75为0.06~0.3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0 mSv;年有效剂量<1 mSv的有46562人,占总监测人群的92.99%。不同职业类别的年有效剂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并于2012年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医学应用中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业应用中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结论人均年有效剂量呈逐年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的趋势,表明10年间的放射防护措施基本能够保障其健康权益。连续性的监测结果提示,需对职业类别如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放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于不同18F-FDG合成工艺的日本住友F300E模块和国产FDG-IT-N多次合成模块合成的18F-FDG的质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两个模块所合成的18F-FDG样品,按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测其质量。pH值用精密pH试纸测定,放射化学纯度用薄层色谱法(TLC)测定,氨基聚醚(K2.2.2)含量用氯铂酸试纸测定,有机溶剂残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F300E和FDG-IT-N所生产的18F-FDG各项指标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其中pH值约6.0~6.5(标准为5.0~8.0),放射化学纯度均保持在99%以上(标准为不低于90%),K2.2.2残留均明显低于标准规定的50 g/mL,乙腈平均残留(g/mL)分别约为(0.014±0.003)%和(0.016±0.003)%,没有统计学差异(P=0.39)且符合标准(低于0.041%)。乙醇平均残留(g/mL)分别约为(0.101±0.016)%和(0.023±0.016)%,F300E明显高于FDG-IT-N(P=0.000),但都符合标准(低于0.5%)。两模块合成的18F-FDG均未检测到丙酮残留。结论 尽管工艺有所不同,两个模块所合成的18F-FDG质量都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9.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受到学界关注。颗粒物进入体内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炎性损伤、免疫反应、遗传物质损伤、直接作用癌基因等方式产生毒性。近年来有关PM2.5的致癌性及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针对PM2.5的致病机理,尤其是致癌活性和致癌机理进行讨论,并对目前常用的遗传毒性检测手段对PM2.5致癌活性检测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怀孕早、中、晚期以及妊娠全程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暴露对足月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某水厂管网末梢水中CDBPs的监测数据为评价外暴露的重要指标,选择妊娠期间一直居住在该厂供水范围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妊娠不同时期三氯甲烷和溴代三卤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之和)以及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暴露量与足月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将CDBPs暴露水平按四分位数分组后发现,孕晚期三氯甲烷与溴代三卤甲烷高暴露(P76~P100)可能会引起足月儿出生体重的降低,OR值分别为1.82和1.51,95%CI分别为1.10~3.02和1.05~2.17。孕早期中浓度三氯甲烷暴露(P26~P50)也可能与出生体重降低有关(OR=1.74,95%CI为1.10~2.77)。在孕早期联合中期的高浓度二氯乙酸暴露(P76~P100)和中浓度三氯甲烷暴露(P51~P75)可能与足月儿出生体重降低有关,OR值分别为1.60和1.62,95%CI分别为1.02~2.47和1.05~2.50。结论妊娠期间暴露CDBPs可能引起足月儿出生体重降低,此结果需要在更大人群样本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