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尿管急性梗阻致尿外渗急性腹膜炎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宁  周振玉  赵阶友 《海南医学》2007,18(7):35-35,45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急性腹膜炎的认识,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尿管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腹膜炎的治疗过程.9例手术解除梗阻,放置双J管.1例膀胱镜下取出输尿管开口处结石,放置双J管引流. 结果 10例患者梗阻解除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输尿管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腹膜炎以上尿路结石为多见,原则上应积极解除上尿路梗阻,充分引流外渗尿液.  相似文献   
2.
王广宁  周振玉  赵阶友 《海南医学》2007,18(6):41-41,48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开放手术后猝死的认识.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前列腺开放手术术后猝死2例的发生机制、易发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列腺开放手术后猝死发病率低.结论 积极处理易发因素、加强术后有关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HAI-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与BTC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AI-1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HAl-1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在BT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I-1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肿瘤转移的发生而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 HAI-1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HAI-1蛋白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经膀胱卵圆钳取出治疗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60例75岁以上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卵圆钳经膀胱腺体及结石一期取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83.5±9.2(75 ~95)岁.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大小为120.8±52.1(76 ~320)mL;合并膀胱结石长径3.47±1.2(1.7 ~6.0)cm;最大尿流率(5.4±2.1)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30.7±4.2)分.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无术中输血者;无闭孔神经反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0.9±15.3(40~85)min;术中出血30.3±10.5(20-100)mL.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尿失禁、迟发出血、尿道狭窄等发生.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经膀胱卵圆钳取出术治疗高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A型与B型CpG OD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诱导人PBMC抗膀胱肿瘤细胞作用.方法 用A型、B型CpG ODN和NoCPG ODN刺激正常人外周血PBMC,MTT测定细胞的增殖,定量ELISA检测人干扰素-α含量,LDH法检测CpG ODN诱导后人PBMC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A型与B型CpG ODN对人PBMC增殖的刺激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CpGODN2216组IFN-α的浓度高于CPG ODN2006组;CpG寡核苷酸作用后,人PBMC对BIU-87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A型与B型CpG ODN对人PBMC具有免疫诱导作用,可刺激人PBMC增殖并释放IFN-α,诱导免疫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杀伤,增强宿主抗膀胱肿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开放与微创两种方法对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同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77例,其中膀胱切开取石同时前列腺剜除术49例,同期气压弹道碎石加前列腺电切术28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与微创组比较,开放手术组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外腹腔镜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加疝修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8例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腹膜外腹腔镜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加疝修补术一期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中输血者,手术时间85~188(130.2±37.5)min;术中出血量60~305(185.3±102.5)ml;术后均未膀胱冲洗,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8(5.2±2.2)d;术后3个月复查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尿路感染、血尿、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无性功能降低及逆向射精,无疝气复发.结论 同期采用腹膜外腹腔镜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加疝修补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生精助育汤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320例,同一术式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之后随机等分为4组:A组单纯手术,B组口服葡萄糖酸锌,c组服生精助育汤加减,D组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锌、生精助育汤加减。观察治疗6个月各组精液质量参数、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微量元素锌变化,随访24个月配偶受孕率。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精液质量比较,B、c、D各组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C组(P均〈0.01),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治疗前后锌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锌含量比较,D组〉B组〉C组〉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E2、FSH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T水平均上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受孕率分别为:D组72.5%(58/80),B组52.50%(42/80),C组48.75%(39/80),A组28.75%(23/80),D组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全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和葡萄糖酸锌均能有效改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有助于平衡生殖内分泌及微量元素水平,提高配偶受孕率,两者联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分别采用一期电切环直径勾出(11例)、大力碎石钳碎石(15例)、耻骨上经膀胱气压弹道碎石(9例)、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31例)、耻骨上小切口取石(24例)同期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和体外超声波碎石(ESWL)后TURP(22例)治疗.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无膀胱及尿道穿孔、无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输血及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无结石残留;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MRF)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无尿道狭窄及迟发出血等.结论 各种微创治疗均安全、满意.方法 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结石大小综合分析,结合医疗条件及术者技能,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振玉  姜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197-1198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例异位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以颈部肿物、2例以吞咽疼痛、1例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发生于舌根2例、舌骨下及颈部6例、纵隔1例。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8例术前、1例术后行131I甲状腺扫描。9例患者均获手术切除,5例迷走甲状腺癌行肿物扩大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4例副甲状腺癌行肿物扩大切除、同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术后随访14个月~13年。1例术后2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正常;其余7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根据异位甲状腺癌的类型和确切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