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患者 2 7岁 ,因G1P0 2 0 + 2 周双胎妊娠伴一胎畸形 ,合并盆腔肿物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则 ,7天 /40~ 6 0天 ,量多 ,伴轻度痛经。末次月经 2 0 0 2年 3月 10日 ,停经 2个月时在当地县医院行超声检查证实为宫内孕、活胎 ,其他未见异常。停经2 0 + 2 周时出现明显腹胀 ,超声检查发现为双胎妊娠 ,其中一胎有畸形 ,同时合并盆腔肿物 ,故收入院治疗。既往史 :于入院前5 + 个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 ,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 ,左卵巢外观正常 ,右侧卵巢 6cm× 5cm× 5cm大小 ,表面光滑 ,活动 ,完整剥出肿物后取出。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从青春期至绝经后均有发病 ,但以育龄妇女多见。彭超等[1 ] 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为 2 0 9%。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痛经、不孕、月经过多、贫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保守治疗效果多不满意。研究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许多学者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总结如下。一、基因遗传方面1 bcl- 2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bcl - 2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 ,促使细胞存活 ,对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有重要意义[2 ,3] 。在位子宫内…  相似文献   
3.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 的探讨 因 良 性 疾病 行 子 宫 切除 术 后 盆 腔包 块 形 成 的原 因 、临床 特 征 及 治疗 。 方 法 收 集 并分 析30例 子 宫 切 除术 后 盆 腔 包 块 的 两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方 式、治疗 效果 及 随访 结果 。 结果 30例 患者 在子 宫 切除 时 均保 留了 一 侧或 两侧 附 件,53% 病 例包 块 以 体 检或 自查 方式 发现 ,47% 有 症 状;大 多 数病 程长 、包 块 大、活动 差、以囊 性为 主 、用 抗 生素 治 疗 或 中药 治 疗 无 效;B超43% 有分 隔,CA 在 正常 范 围。70% 病 例与 粘 连性 囊 肿有 关,原子 宫 切除 时有 粘 连者11例 在 本次 手术 时 均有 粘连 ,38% 粘 125连 性囊 肿于 子 宫切 除术 后6个月 内 出现 包块 ,62% 术 后2年内 出现 包 块,卵巢 囊肿 均 为术 后1年以 上 发现 包块 。二 次手 术时 腹腔 镜 手术 比开 腹 手术 出血 量 少,但医 疗费 用 高,平 均 住院 日及 手 术时 间差 异 无显 著 性,总复 发率26% 。结论 粘 连性 包 块多 数术 后2年 内 发 现 ,卵 巢 囊肿 大 多1年 以 后 发 现;保 留附 件 是 再 次形 成 包 块 中 液体 的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强度与前列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浆、腹水与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分析其与患者痛经强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子宫腺肌病组)23例,对照组(子宫肌瘤组)23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均对痛经强度进行评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腹水与腺肌病病灶、子宫肌层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腺肌病组患者血浆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腺肌病患者月经期血浆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与手术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腺肌病组患者腹水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无相关性。腺肌灶组织匀浆PGE2含量显著高于腺肌病正常肌层和子宫肌瘤正常肌层,P<0.05,腺肌灶PGE2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腺肌病病灶局部PGs合成异常增多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1999年6月至2004年7月间,4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盆腔炎性包块及13例开腹手术病例,比较其住院天数、费用、疾病种类、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韩秀青  任霞  周应芳  赵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92-429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5月~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囊肿(R-AFS分期Ⅱ~Ⅳ期)的患者189例。结果:18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行囊肿剥除术165例,其中单侧116例,双侧47例;子宫切除加囊肿剥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19例;子宫加双附件切除5例。术中同时行异位病灶电灼术77例,盆腔粘连分解术158例。不孕者同时行输卵管通液术。189例术后随访175例,随访率92.6%。137例痛经患者症状消失86例,减轻31例,痛经缓解率为85.4%。术后复发17例,复发率为9.7%。其中术前、后联合药物治疗140例中复发10例,复发率7.1%,未辅助药物治疗的35例中复发7例,复发率2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孕症41人术后随访37例,妊娠17例,妊娠率45.9%。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应用。术前、后辅助药物治疗可能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以往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现它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已成为妇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