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草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入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重庆市2011—2020年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1—2020年重庆市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治疗转归情况和肺结核患者劳动人口比例,历年各级政府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历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等数据,采用常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估10年间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社会效果、社会效用和社会效益。结果 2011—2020年,全市共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约3.60亿元,成功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60 924例,避免45.69万名健康人受传染,挽救43.41万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为社会节约医疗费用3.26亿元,挽回社会经济损失约176.25亿。保持目前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条件不变,每投入787.70元即可避免1名健康人被传染,每投入829.16元即可挽救1个DALY,每额外投入1元即可产生49.87元的经济效益。结论 10年间重庆市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产生了较大的卫生经济效益,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评估重庆市在新结防模式下MDR-TB患者的治疗现状及经济负担,为MDR-TB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比例较高,医保覆盖率也较高,但也还存在相关卫生服务可及性差、治疗副反应普遍、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后续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弱势人群MDR-TB的筛查,提升相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重庆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搜集重庆市41家区(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2019年1—12月登记的新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排除单纯肺外结核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并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重庆市46家市级和区(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记录、收费和报销等诊疗信息和费用结算信息进行匹配,最终纳入已治愈或已完成疗程的11745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调查对象的直接医疗费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745例调查对象的直接医疗费用共计8385.6万元,其中,药品费用为3400.9万元(40.56%),检查费用为3205.3万元(38.22%),其他费用为1779.4万元(21.22%);每例调查对象的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517.0(2144.0,8903.0)元。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城镇医保职工、有并发症和住院治疗是增加普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4701.0(2262.0,9165.0)、5258.0(2198.0,11197.5)、6158.0(2960.0,11619.0)、6289.0(2658.0,11417.0)和10858.0(7544.0,16390.0)元;OR(95%CI)值分别为:1.299(1.062~1.437)、1.123(1.020~1.366)、1.240(1.114~1.379)、1.149(1.096~1.205)和3.115(3.012~3.226)]。结论 重庆市普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较高,高级别医疗机构、城镇医保职工、有并发症和住院治疗是影响费用增高的因素。应积极开展实行单病种付费医保政策,并规范二、三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和对医保职工的诊疗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分析,了解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疫情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8-2003年以来填写完整的疟疾个案调查表,按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统计。结果1998-2003年共328例,本地感染病例156例,占47.56%,输入病例172例,占52.44%。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5~10月病例最多占64.94%。男性占70.43%,女性占29.57%。年龄以青、中年为主占82.32%。职业以农民发病最高占85.98%。结论疟疾疫情趋于稳定,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地感染病例高度分散。发病高峰季节依然存在。发病以青、中年男性农民为主。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评价重庆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994-1995年以采用碘油丸对重点人群补碘为主,1997-2000年以普供碘盐为主的措施,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防治效果。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4年的43.16%降至2000年的14.96%。其中渝西地区由38.40%降至14.32%,渝东地区由48.80%降至15.64%,尿碘由40μg/L以下提高至300μg/L以上。结论:重庆市碘缺乏病防治6年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显示出前3年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高且下降快,后3年当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较低水平时,再下降的速度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居民蛔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蛔虫感染情况和影响蛔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点为主层,在全市范围内抽取7个区县,每区县3个点,每个点检查500人,每人采集一份大便标本,采用KatoKatz厚涂片法计数检查蛔虫卵。结果共调查7个县21个点,检查10575人,蛔虫感染率在1.13%~50.33%之间,平均为20.91%;与第一次分布调查比较感染率下降幅度在41.75%~97.34%之间,平均下降了69.2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年龄以30岁以下3个组感染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但此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6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文化程度以学龄前儿童与初中、小学学历感染率最高。蛔虫感染因素分析,有6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强度排序依次为生吃蔬菜(X10)、喝生水(X11)、未服驱虫药(X13)、低年龄组(X14)、不良厕所类型(X6)、饭前不洗手(X8)。结论蛔虫感染率较20世纪90年代大幅度下降,感染度亦相应减轻,蛔虫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口吞入感染期虫卵。生吃蔬菜、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饭前不洗手是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3~12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作为调查点,分别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同时对其个人卫生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592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其中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6.29%、7.40%;城区和农村感染率分别为2.14%、12.13%;以5~7岁组感染率最高,为13.56%。不同年龄、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饭前便后是否洗手、教室地面、是否寄托等因素的儿童蛲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教室地面、儿童寄托情况这4个因素是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城市,低年龄段、寄托、农村地区、教室环境较差的儿童应作为防治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在重庆市38个区县,每个区县以县城为中心,在东、南、西、北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500人。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虫卵,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虫卵。结果调查77 891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1 263人,总感染率14.46%,与2001年的总感染率3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55,P<0.0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8.13%、6.10%和0.62%,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56%(374/10516)。各区县感染率0.15%~75.01%,区县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4.40,P<0.01);主城区、渝西地区、渝东南地区、渝东北地区感染率分别为7.00%、13.52%、21.47%和16.63%。总感染率、钩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土家族、苗族感染率高于汉族;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较高;文化程度分布以文盲组感染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结论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较大,农民、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感染较重,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982-2007年间按不同年代,且资料完善、有代表性年份的蛔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发展趋势。并对蛔虫、钩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建国初期蛔虫、钩虫感染率最高分别达到92.9%和74.7%,2007年已分别降至23.42%和7.89%,呈稳定下降态势。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1180人,其中病例(感染者)425人,对照755人。蛔虫、钩虫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结论人群钩虫、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改变,对促进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