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本院 2 0 0 2~ 2 0 0 3年间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 4 0 12例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分析年龄、疾病等因素与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结果 各项指标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本院普外科非急诊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 :BMI 2 1 3% ,TSF5 0 6 % ,MAC 2 0 5 % ,AMC 2 1 2 % ,SGA 38 0 % ,MNA 2 0 8% ,ALB 2 4 2 % ,PA 35 4 % ,TLC 5 5 8%。 >6 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 6 0岁患者、消化道外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 0 5 %~ 5 5 8% ,不同的营养评价指标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代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的肠道代偿作用。方法26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残余小肠长度为0~100(中位数42.5)cm,手术后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3-52个月,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0.10±0.06)mg·kg-1·d-1和谷氨酰胺(GLN)(0.30±0.17)g·kg-1·d-1进行肠道促代偿治疗。结果26例接受GH加GLN治疗的SBS患者,其中9例(34.6%)治疗后近期内完全摆脱PN;8例(30.8%)经治疗后明显减少了PN用量,从每周需要PN(6.0±1.0)d下降至(4.2±1.0)d,每周PN需要量从(13.6±5.2)L降至(8.2±3.3)L;9例(34.6%)在治疗后仍依赖PN维持。结论经过合适的营养支持和肠道促代偿治疗,大多数短肠综合征患者残留肠道能充分代偿,完全摆脱PN或减少PN用量,长期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3.
营养支持在炎症性肠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疾病(IBD)是一组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IBD病变范围广泛,反复发作,消化道症状重,易发生营养不良,而药物或手术治疗更加重营养障碍。营养支持不仅使肠道得以休息,减少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并且可以纠正负氮平衡,促进绀织修复.为下术成功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因此,营养支持在IBD病人中的价值和地位毋庸置疑,作为治疗手段,其与药物、手术等具有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Ӫ��ѧ���о�����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迅速发展 ,并渗透到临床医学各个领域 ,出现了分子营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营养学的一门学科 ,它使我们懂得各种营养性疾病和营养治疗的分子水平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为 2 1世纪的临床营养实践提供机遇和挑战。分子营养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代谢性和营养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2 )利用基因表达的营养调控改变机体代谢。 (3 )核酸及蛋白质检测技术在临床营养中的作用。(4)DNA重组技术及转基因技术在临床营养治疗中的应用。1 代谢性和营养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代谢性…  相似文献   
5.
吴国豪  吴肇汉 《外科》1997,2(3):141-143
目的:客观评价恶性肿瘤病人机体能量代谢状况。方法:采用床旁开放式间接测热法对我院外科226例住院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expandituer,REE)测定,同时与293例同期非肿瘤住院病人的REE测定值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病人REE测定值平均为1186±274kcal/d(4958±1032kj/d);对照组病人REE平均为1155±203kcal/d(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ntralipid对内毒素所致的多形核白细胞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 取22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采用Boyum法提取多核白细胞(PMN)并在体外培养,采用不同剂量的脂多糖(LPS)刺激PMN,并和不同剂量Intralipid共同作用,采用NBT还原剂试验测定氧自由基的产生量。结果 LPS刺激各组的NBT值明显高于非刺激组,而且NBT值与LPS浓度明显相关,Intralipid可明显浓度  相似文献   
7.
营养支持与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到门...  相似文献   
8.
<正>外科患者蛋白质-热卡缺乏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再加上术前和术后的禁食、手术创伤应激以及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一步加重了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营养不良程度,帮助营养不良的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保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机体有效的代谢和机体器官、组织功能。本文主要介绍围  相似文献   
9.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用于烧伤、急性严重的白蛋白丢失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但近年来临床普遍存在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如:用于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作为扩容剂用于常规补液治疗等。实际上,输注白蛋白虽然可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改善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有研究报道,使用白蛋白治疗危重患者每100例会增加6例死亡,提示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另有研究显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降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公认的白蛋白输注指征为:大面积烧伤24h后、急性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伴腹水、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相似文献   
10.
肿瘤恶病质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恶病质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临床征象,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恶病质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厌食及体内各营养物质代谢异常是其主要原因,而各种细胞因子及肿瘤代谢因子的作用在恶病质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恶病质发生机制以及临床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