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与产后序贯治疗对胎粪性腹膜炎的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确诊为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ts,MP)的患儿(n=46)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分为产前诊断组(n=27)和产后诊断组(n=19)。产前诊断组均接受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产后诊断组为产后才诊断此病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早产儿比例、出生体重、性别、MP病理类型、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入院时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造瘘率、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早产儿比例、性别、出生体重和MP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诊断组入院年龄为(0. 38±0. 43) d,较产后诊断组[(6. 89±10. 74) d]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4,P=0. 017)。产前诊断组术前CRP水平为(6. 6±22. 0) mg/L,较产后诊断组[(36. 6±29. 6) m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3,P=0. 019)。产前诊断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 85±8. 84) d,较产后诊断组[(21. 11±14. 8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031,P=0. 049)。两组手术患儿进一步比较,产前诊断组手术者造瘘率(61. 54%)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100%)低(P=0. 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0. 38±5. 53)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0. 93±15. 4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90,P=0. 04);住院时间[(23. 69±6. 15)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3. 71±16. 2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52,P=0. 046)。结论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有利于加快MP手术患儿的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肠造瘘率,对于MP患儿的诊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联动效应及其意义。方法将2002-10—2004-03就诊于武汉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31例重症感染患儿与25名健康儿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所选的重症感染患儿均合并MODS。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及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血清瘦素与IL-6及TNF-α水平变化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儿科重症感染合并MODS患者的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联动效应是宿主抗感染的重要防御反应。监测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儿科重症感染的进程分析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建立与其作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自建立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以来(1995至2008年)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及相关资料,分析高危儿出生后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围产期死亡率、窒息发生率、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围产因素、干预效果及随访问情况。结果1995至2008年分娩数及高危妊娠数逐年增加,但围产儿死亡率、窒息率明显下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依次胎儿宫内窘迫(30.5%)、早期感染史(28.5%)、妊娠糖尿病者(27.8%)、足月小样儿(26.7%)、早产儿(25.8%)、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1%)、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史(2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9%)等;系统管理高危儿较门诊对照组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现早、疗程短、疗效好。围产高危儿1年随访率85%,主要为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结论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围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0例胎儿膈疝出生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膈疝、生后ECMO辅助治疗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儿中9例产前评估为中至重度膈疝,ECMO辅助年龄中位时间在出生后28(3,218)h,经右侧颈内动静脉置管静脉-动脉ECMO模式辅助治疗,ECMO运行时长中位时间为7.3(3.6,40.2)d,8例患儿完成膈肌修补手术,7例患儿成功撤离ECMO,5例患儿存活至出院。结论精准的产前评估有助于判断胎儿膈疝的预后,患儿出生后在常规治疗无效时,使用ECMO辅助治疗能维持生命,创造手术机会并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我国国情和医疗管理体制现状下建立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自逐步建立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以来(1995~2008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分析反应高危儿管理后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如围产期死亡率、窒息发生率、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围产因素、干预效果及对气质影响因素、脐血血清免疫球蛋白E对过敏高危儿的预警情况等.结果 1999~2008年分娩数及高危妊娠数逐年增加,但围产儿死亡率、窒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发生中枢协调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30.5%)、母亲早期感染史(28.5%)、母亲患妊娠糖尿病者(27.8%)、足月小样儿(26.7%)、早产儿(25.8%)、新生儿窒息(25.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1%)、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史(2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9%)等;系统管理高危儿较门诊对照组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现早、疗程短、疗效好.且气质研究对高危儿系统管理作用重大;脐血血清免疫球蛋白E对过敏高危儿确有预警作用.结论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围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广州地区新生儿不同脐血IgE(CBIgE)水平对婴幼儿过敏疾病的预警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妇婴医院出生的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对脐血IgE不同水平的人群,进行为期3年的观察;主要观察消化系统、皮肤和呼吸系统等组织器官的过敏反应症状和体征;使用瑞典法玛公司生产的UniCap100型测定仪,以及脐血IgE检测试剂盒,以荧光酶免疫方法测定脐血IgE的含量。结果:在观察过程中证实患有过敏性疾病41例,占23.29%(41/176)。在患病婴儿中湿疹占46.34%(19/41),牛奶过敏占21.95%(9/41),哮喘占21.95%(9/41),过敏性鼻炎占19.51%(8/41),荨麻疹占14.63%(6/41)。有家族过敏史者患病占86.67%(13/15)。患病与非患病两组新生儿CB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CBIgE界值的预警结果以CBIgE 1.08 kUA/L为优,敏感性为80.49%,特异性为74.07%,准确性为75.57%。结论:脐血IgE可以预警婴幼儿过敏疾病,1.08 kUA/L界值可以作为本地区婴幼儿过敏疾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新生儿急救监护技术不断提高,从而早产儿的存活率亦逐渐提高.在早产儿管理中,早期营养的供给与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本研究对88例从我院出生儿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吕俊健  周伟  翁廷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39-4541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抑郁状态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常规产检时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价其情绪状态,按照评分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跟踪并记录其分娩时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均低于对照组,小于胎龄儿、早产儿、新生儿疾病发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前母体抑郁状态明显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应针对产前抑郁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侧先天性膈疝(right-sided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RCDH)合并肝肺融合(hepatopulmonary fusion, HPF)的临床特点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3例RCDH合并HPF患儿的临床特点, 并根据国际膈肌缺损分级标准进行缺损分级。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期刊以"先天性膈疝""肝肺融合"检索1997年1月至2023年4月的中文文献报道, 在PubMed、Embase及UpToDate数据库以"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hepatopulmonary fusion"为关键词检索同期相关英文文献。分析RCDH合并HPF的临床特点、管理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本院病例资料:病例1和病例2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右侧膈疝, 产前MRI均提示胎儿肝脏疝入右侧胸腔、右肺发育不良、左肺大小正常和无纵隔左移。病例1和病例3出生后的胸部X射线检查可见右肺致密影和纵隔右移。病例2为D型缺损, 出生后胸部X射线检查示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因素对早期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影响。方法:在490例早期新生儿血清CRP阳性者中,遴选非感染病例226例,分析围产因素与其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分娩方式与CRP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剖腹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顺产,钳产或吸引产更显著高于顺产,生后窒息及高龄产妇的CRP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及胎儿成熟度之间的CRP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差。结论:诊断早期新生儿感染不应过分依重CRP检测结果,应与临床、实验室及细菌学检查结合,以免造成滥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