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对云南老山前、后方医院环境及战伤感染标本中绿脓杆菌(简称PA)进行调查,对所分离的333株PA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可看出除炸伤时创口易被泥土中PA污染外,前、后方医院环境也是感染源之一。提示各级医疗单位在战伤救治中对PA的监控十分重要。本文结果直接有益于前、后方医院对战创伤PA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罗伦特隐球菌是隐球菌属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引起人类全身感染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0年8月下旬从一患儿的血液、大便等标本中反复分离出此菌。现将有关病史和菌株鉴定回顾分析如下。一、病例简介患儿×××,4岁,女,发热,肝脾大三月余,黄疸一月余,于1990年8月13日急诊入院。体温39℃,脉搏110次/分,一般情况差,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耳后、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对临床上高热以及菌(败)血症患者的诊治有着指导性意义。随着医院内机会感染菌的逐年增加,引起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也有一定变化。为了解住院患者菌(败)血症的菌群分布、动态变化,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7年间738份阳性血培养中检出的细菌、真菌分布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45例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22例仅给予化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100.0%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1、2a生存率分别为69.6%和40.9%、39.1%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而淋巴结未控所致死亡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2.2%vs43.8%,P<0.05).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胃肠道反应略有增加,但能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特征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患者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395个。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得到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到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Cox回归模型。计算预测模型C-index、决策曲线、综合判别改善指数评价不同预测模型性能。结果:筛选得到6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单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Radscore、化疗、放疗近期疗效为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746、0.721高于临床模型(0.651、0.643)。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1~0.7之间,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净收益要高于临床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较临床模型在1年、3年、5年总生存期的综合判别性能分别提高了11.3%、22.2%、45.6%。结论:CT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预后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抗原 (LTA)测定的临床价值 ,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早期检出率。方法 :采用结合细胞外基质蛋白乳胶定量以测定LTA含量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癌中癌胚抗原 (CEA)含量。结果 :LTA及CEA测定 ,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LTA的测定有助于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鉴别 (P <0 0 0 1) ,在转移性NSCLC及无转移性NSCLC中 ,两者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LTA测定 ,有助于NSCLC的及早确诊 ,有利于临床疗效判断 ,对肺癌组织分型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庆地区儿童的降钙素原(PCT)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招募120例健康儿童,男73例、女47例,年龄0~16岁,采用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Maglumi2000plus型电化学发光法PCT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PCT浓度。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28-A3c文件所规定的方法,分析并确定PCT生物参考区间。结果重庆地区健康儿童血清PCT水平呈偏态分布,不同性别、年龄儿童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PCT生物参考区间为PCT≤0.038μg/L。结论实验室应根据自有检测系统建立适合的生物参考区间。儿童作为特殊人群,更应单独建立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8.
现对我院两种真菌引起尿路感染病例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36岁,工人。间歇性腰痛14年,加剧20天,解小便困难,入院。经查:血沉105mm/h,CT检查诊断为椎管肿瘤而行切除术。术后,病人持续高烧,T40℃,先后用先锋V、先锋必等抗菌素治疗,高热不退,做尿培养检查,计数10万以上/ml,均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血象:WBC18.6×10~9/L,N 0.89,L 0.11。尿常规:蛋白  相似文献   
9.
绿脓杆菌(Pseudomohas aeruginosa.以下简称PA)原仅是条件致病菌,由于战区特殊环境下,加之抗生素的滥用,以致使PA的侵袭性、致病性和耐药性产生。为提高部队基层卫生单位对战伤抗PA感染的针对性,对1984年以来从战伤标本分离的183株PA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探讨不同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人HAS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为深入研究HAS3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构建的人HAS3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P(-761/-305)为模板,采用PCR介导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4个不同的系列删除体,并对HAS3启动子区域中的Sp1结合位点和核心启动子元件进行定点突变,构建相应的定点突变重组体;采用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分析技术检测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构建了P(-761/-569)、P(-563/-305)、P(-490/-305)和P(-433/-305)4个系列删除体和5个定点突变体;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表明,P(-761/-569)无启动子活性,P(-563/-305)、P(-490/-305)和P(-433/-305)均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Sp1结合位点和核心启动子元件的定点突变可导致HAS3启动子活性的降低。结论 HAS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主要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附近-433~-305 bp内,Sp1可能在HAS3的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