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大肠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脚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6%.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94.4%(151/160)、胃溃疡71.8%(79/1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1%(123/195)、胃癌60.3%(38/63)、胃食管返流病56.2%(18/32)、慢性浅表性胃炎43.8%(299/68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O.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O.184;χ2=9.2128,P=O.1009).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两者关系密切;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镜下证实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每日2次,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治疗2周后改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每日1次,四磨汤口服液10 mL,每日3次,治疗4周.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每日2次,治疗2周后改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每日1次,治疗4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2、4、6周观察反酸、烧心及胸痛症状积分改变.2组患者治疗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内镜下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烧心、反酸及胸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 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6周后治疗组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为72.5%,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为52.6%,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单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瑞安地区幽门螺杆菌(Hp)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体外敏感性及耐药性,为临床根除治疗Hp感染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706株Hp临床分离株采用Kirby—Bauer法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分析其特点。结果Hp临床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2%、20.68%、0.85%、6.23%、100.00%、12.75%。结论瑞安地区Hp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甲硝唑耐药率最高,达100%。药敏试验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根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也呈增长趋势.研究显示,大肠癌发生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涉及到多种基因及产物的相互作用.但至今尚未发现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特异性基因.本课题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大肠癌与癌旁组织的消减cDNA文库,系统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以期筛选到新大肠癌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明确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及临床大肠癌的诊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突变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2株胰腺癌细胞株(SW1990、JF-305)和1株原代培养的正常胰腺细胞mtDNA D环区的突变位点。结果 2株胰腺癌细胞和1株正常的胰腺细胞的mtDNA D-loop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SW1990共检测到8个突变位点,JF-305共检测9个突变位点。其中73位A-G、16223位C-T和16358位C-T这3个突变位点在2株癌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多态性变化;16211位C-T和16311位T-C2个相同的突变位点在2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特征性突变。结论胰腺癌细胞mtDNAD环区具有多态性和突变性,其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同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AP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依据CT诊断结果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8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AP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5.00±1.92)、(59.78±4.51)、(55.31±8.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8±2.65)、(1.80±0.66)、(18.72±7.8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组血清IL-I、IL-6、IL-8、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分别为(93.27±3.98)、(397.84±13.05)、(93.32±3.40)、(181.94±7.54)、(284.53±7.88) ng/L,显著高于MAP组[(25.00±1.92)、(34.12±4.96)、(13.06±1.86)、(55.31±8.54)、(175.25±30.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对AP的早期诊断和鉴别MAP与SAP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效果、肝功能、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生存时间。 结果 74例患者中,胆管支架成功置入72例,操作成功率为97.3%;7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74±4.26)d,平均住院费用为(25 446.59±3 264.55)元;术后1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苷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胺转肽酶(GGT)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周,患者CD4+、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CD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平均生存时间为(14.25±5.38)个月。 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情况,可作为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科诊断为AP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均30例.采集患者发病后第1、第4和第7天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AP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第4天较第1天显著升高,IL-1和IL-8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SAP组,血清IL-1、IL-6、IL-8、TNF-α和PAF的浓度第1天显著高于第4天,IL-10的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结论:MAP和SAP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不同,对MAP和SAP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pcDNA3. 1( )-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细胞.方法: 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并用脂质体法导入NIH3T3细胞.结果: 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 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成功克隆1119 kb的mtDNA D-loop区至表达质粒pcDNA3. 1( ),并导入NIH3T3细胞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 1( )-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成功导入NIH3T3细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