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浅静脉留置针及真空采血针组件已在儿科临床普及使用。我科近年来,为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及家属的痛苦和烦恼,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而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针组件联合浅静脉留置针给予住院患儿采血,输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惊厥发生后的30 min内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对照组于发热时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采用去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2S,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惊厥后30 min内、对照组发热时H2S分别为(27.62+10.43)、(46.45+11.32)μmol/L;两组热退后分别为(47.36+11.46)、(48.39±11.52)μmol/L.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发生变化并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注入法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126例惠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滴注法或人工注入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注入灌肠法。结果对照组共灌肠248次,灌肠成功137次,灌肠失败111次。观察组共灌肠231次,灌肠成功172次,灌肠失败59次。二者比较,x2=19.29,P<0.001。住院时间(入院到治愈出院的时间)对照组为(5.6±2.7)d,观察组为(4.7±2.1)d。二者比较,t=2.09,P<0.05。观察组灌肠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惠儿住院天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注入法给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对小婴儿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小婴儿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应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青霉素钠治疗,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90.2%,细菌清除率91.4%,与对照组有效率64.3%,细菌清除率65.1%相比有显著区别(P<0.05)。②:治疗组对表葡菌,G -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0.7%,86.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③:治疗组对金葡菌的清除率为50%,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在小婴儿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钠,且在小婴儿的用药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部病灶面罩吹氧治疗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124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及常规脐部护理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次性氧气面罩作脐部病灶吹氧15min,每日2次。治疗72h后比较两组患儿脐部炎症消退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病灶面罩吹氧能加快新生儿脐炎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部病灶面罩吹氧治疗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 124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及常规脐部护理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次性氧气面罩作脐部病灶吹氧15min,每日2次。治疗72h后比较两组患儿脐部炎症消退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病灶面罩吹氧能加快新生儿脐炎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