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下降率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2例,分为存活组37例和死亡组25例;检测患者就诊当天和第3天血清ALB和CRP水平,计算CRP/ALB比值和第3天ALB下降率;分析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指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存活组患者第一、三天血清ALB均高于死亡组,CRP、CRP/ALB均低于死亡组(P0.05);就诊第3天时存活组ALB下降率低于死亡组(t=-5.821,P0.001);血清ALB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12,P0.001),ALB下降率、CRP、CRP/AL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44,r=0.496,r=0.612,P均0.001);就诊当日和第3天CRP/ALB预后死亡的AUC分别为0.769和0.886,就诊第3天ALB下降率预测死亡的AUC为0.842。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ALB下降率、CRP/ALB比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冠心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有其局限性.血管新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现就治疗性血管新生大背景下,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短暂的左室气球样变(tako-tsubo样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的左室气球样变,又名“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 eardiomyopathy,TIE)。截止2008年6月,以“tako-tsubo”及“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ballooning”在PubMed中搜索,日本159例,意大利30例,法国26例,美国44例,西班牙、比利时、德国、捷克10余例,奥地利8例,以色列5例,其他国家也有零星报道。我国目前有2例病例报告,大陆一例,香港一例。目前就TI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尚未完全明确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在远距离预处理中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脉左前降支使心脏局部缺血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应用远距离预处理、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激动剂(精胺、SB202190)进行干预.远距离预处理采用右股动脉结扎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个循环实现.再灌注过程中测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束后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距离预处理使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0.4±2.5)%比(51.0±6.0)%],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271±9)U/L比(339±39)U/L];而在远距离预处理前给予精胺或SB202190干预后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降幅均减小,分别为[(40.8±9.2)%,(383±43)U/L;(44.3±6.8)%,(356±26)U/L].结论 远距离预处理通过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开放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缺血心肌的损伤,起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