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病人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3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便秘病人按肠道准备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A组,n=17),乳果糖加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n=18),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肠道清洁程度评价效果。结果:B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清洁效果而言,乳果糖加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便秘病人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92例内镜,食管pH监测,测压,胃动力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流性食管炎92例内镜、食管pH监测、测压、胃动力观察梁国士,卢干,康交阳,党彤,刘彬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ge-alreflaxdisease,GERD)是常见病、多发病。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及内镜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axex-...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底腺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 就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胃镜病理均确诊的140例胃底腺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胃底腺息肉检出率为0.92%,以中年女性多见,胃体检出最多,为50.7%,胃底为27.9%,胃底体多发为12.9%,单发85例(占60.7%),多发55例(占39.3%),小于或等于0.5 cm 132例(占94.3%),大于0.5 cm8例(占5.7%),山田Ⅰ型78例(占55.7%),山田Ⅱ型62例(占44.3%),Hp阳性感染率为38.6%.结论 胃底腺息肉为良性病变,发生率高,Hp感染率低,其本身恶变可能性小,同时可以合并胃内其他病变,应重视背景胃黏膜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胃电图在胃功能性病变诊断中的评价(附429例分析)康交阳,党彤,刘彬,卢干,粟鹏,刘文军(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为评价国产胃电图在诊断胃功能病变中的价值,本文观察429例各类慢性胃病的胃电图。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FD)203例,十二指肠溃疡12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结直肠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包头市肿瘤医院经病理切片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人作为病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四格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及OR值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蔬菜水果(χ~2=28.372,P=0.000)、红肉(χ~2=6.429,P=0.001)、腌渍类食物(χ~2=13.885,P0.01)、油炸食品摄入频率(χ~2=20.645,P=0.000)及食用油种类(χ~2=15.284,P=0.000)、口味咸淡(χ~2=6.195,P=0.013)与结直肠癌发病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肉摄入频率≥8次/周(OR=2.854,95%CI:1.269~6.419)、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频率≤7次/周(OR=4.663,95%CI:2.049~10.661)、经常摄入腌渍类食物(OR=8.338,95%CI:1.237~56.215)和油炸食品(OR=2.869,95%CI:1.364~6.034)及食用油以动物油(OR=6.378,95%CI:2.716~14.981)为主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红肉摄入频率高(≥8次/周)、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频率低(≤7次/周)、经常摄入腌渍类食物和油炸食品及食用油以动物油为主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多指标分析在食道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80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食道24小时pH监测,引用总酸反流指数、总酸反流面积、食道卧位酸清除平均时间、总碱反流指数、总碱反流面积、食道卧位碱清除平均时间六项指标,对比分析各指标在诊断反流性食道炎中意义.结果反流性食道炎组和正常组总酸反流指数、总酸反流面积、食道卧位酸清除平均时间、总碱反流指数、总碱反流面积、食道卧位碱清除平均时间分别为7.56±6.26和1.46±0.92、112.0±10.8和24.5±20.8、0.90±0.88和0.38±0.32、0.55±0.43和0.02±0.01、4.21±3.95和1.38±1.11、0.16±0.12和0.01±0.008,两者对比仅卧位碱清除平均时间的P值小于0.05,其余均小于0.01.结论采用多指标分析可以良好地分析和判断反流性食道炎及其程度,并能通过食道卧位酸、碱清除平均时间来反映食道体蠕动清除反流物的能力,故多指标分析是Demeester计分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5例胃排空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西医对症支持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l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补阳还五口服液和四物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和便血停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58例的胃动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100例的症状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