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就糖尿病患者最早就诊的是心血管内科医师,以及负性情绪可明显影响糖尿病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心境可明显增加自我控制糖尿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Q- Td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其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猝死等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观察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衰 (CHF)时对 Q- T离散度(QTd)的影响 ,对 4 0例患者给米力农注射液 (山东鲁南制药厂 )5~ 10 mg/ d,稀释在 5 % GNS2 5 0 ml内缓慢静滴 ,共 10 d,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4 0例均系住院患者 ,均符合 NYHA(1973年 )及 Boston(1985年 )诊断标准。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 8~ 81岁 ,平均 6 3.8岁± 3.5岁。风湿性心脏病 7例 ,冠心病 18例 ,…  相似文献   
3.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CD)的定义是指在心脏发病后6h内突然死亡,在SCD中冠心病占首位,多数心脏专家们主张冠心病猝死的定义应以1h为宜。Fabre等[1]报道,在英国453例成年猝死者中发现有59.3%死者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40.7%的死者被证实有心脏异常,但并非冠心病所致,主要有心肌病(23.6%)、特发性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等。作者呼吁应对SCD者心脏结构正常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组织和基因学方面的筛查以明确存在的潜在异常。Uchiy-ama等[2]报道,对1615例日本40~65岁的雇员跟踪观察了5.6年,共发生了38起SCD,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许左隽  殷兆芳  卓杨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37-2538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校正TIMI帧数(CTFT)的对比分析,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水平的灌注情况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26例患者,依据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55例,非糖尿病组71例.通过冠脉影像系统.分析两组的右冠状动脉(RCA)、前降支(LAD)以及回旋支(LCX)的CTFT.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RCA、LAD及LCX的CTFT分别为:(16.92±7.95)帧、(17.33±9.06)帧、(20.84±6.98)帧,均长于非糖尿病组的:(21.53±8.64)帧、(23.70±8.27)帧、(22.15±7.51)帧,其中RCA及LAD问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回旋支的CTF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心肌灌注水平上与非糖尿病者有区别,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冠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其所导致的微血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杨菊贤  卓杨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2):634-635
2004年8月29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年会上,加拿大的Yusuf教授公布了一项由52个国家参加的大型研究结果,此项研究我国有6 000人参与被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9个全球普遍性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全世界90.4%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发病。这9个危险因素是: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过度紧张、缺少运动,以及每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在这9个危险因素中,第一次公认“过度紧张”是引起严重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1心理压力引起心脏病的依据[2]心理应激是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心理因素,常可分成7个等级:1级表现…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4日~1813,美国高血压学会(ASH)第20届年会在旧金山召开,ASH主席Thomas Giles宣布高血压新的定义。新的定义不单纯根据血压的测定值表预测人群中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而是将原发性高血压描绘成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新定义全面评估高血压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除血压读数外,还需包含3个层面的内容:①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标志,包含精神压力或运动引起的血压过度反应,微量蛋白尿和糖耐量减退(IGT)等;②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质指数、长期紧张、缺少运动、吸烟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③靶器官损伤,可发生在心、脑、肾、眼底和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影响的若干因素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多种因素可影响心力衰竭的预后,包括心理因素、胸痛、心律失常、肥胖、睡眠障碍以及夜间血压升高等因素,现对其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曾被定位为纯精神疾病范畴,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补充修改的意见,Plante等[1]发现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负荷过重,不善于调节的人常呈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增加,促发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同时常伴有抑郁症的存在;strik等[2]对31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访3.4年后发现,抑郁和焦虑均可显著影响ACS的预后,增加ACS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焦虑是比抑郁促发心血管事件更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日本文献普遍认为大多数的过劳死发生在连续长时间的工作达数月,并在噪声大以及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之中工作的,因此,日本劳动标准办公室规定每个月超量的工作时间不得大于45 h,以减少过劳死的发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