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数理与医学相结合是医学教育的难点之一。在此分析现有医学教育中制约数理与医学结合课堂教学的7个因素;通过针对医学生设置的《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课程,尝试凝练知识点、问题引导、逻辑推演、实验验证等教学实践。上述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Nanoknife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外科器械,国内称为“纳米刀”,然而,这种医疗器械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电脉冲施加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电穿孔导致细胞凋亡,脉冲时间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对医疗器械命名是能正确体现医疗器械特征的命名原则。对这种依靠电脉冲能量释放为特征的医疗器械中文命名进行探讨,建议用“纳秒刀”命名更能反映其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场诱致皮肢电穿孔的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观察脉冲电场和直流电场作用后皮肤结构的变化,以阐明这两种技术的差别。将人皮和蛇皮置于Valia-Chien双室扩散池,用电穿孔脉冲电场(脉幅380V,脉率4ppm,脉宽5.5ms,脉冲数100个,电容量22μF)和离子导入直流电流(0.5mA/cm^2)作用于这些皮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被动扩散(对照)、离子导入和电穿孔三组皮肤的结构变化,荧光素为FITC。结果表明,对于人皮被动扩散见有少量15-30μm边缘粗糙的高亮荧光斑点;离子导入见高亮荧光斑点边缘变得光滑,疋度不变;电穿孔的高亮荧光斑点扩大至80-90μm,边缘光滑,对于蛇皮被动扩散和离子导入都未观察到高亮荧光斑点,但在电穿孔观察到25-30μm的高亮荧光班点,提示脉冲电场可以诱致皮肤电穿孔,产生药物经皮渗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最早是从流行病调查中发现的.1979年美国流行病学家Wertheimer和物理学家Leeper首次报道了居住在电力线附近的儿童,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神经系肿瘤和其他肿瘤)发病率增加~([1]).  相似文献   
5.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是医疗器械行业管理的最高法律,其立法目的是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从第一部《条例》于2000年4月1日实施以来,该《条例》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条例》中的有些制度和规定已不适应监管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经皮给药的电穿孔技术是于1992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技术,这种技术比口服和注射更具有许多潜在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这项技术主要集中在皮肤电穿孔机理和离体药物经皮渗透速率两方面上的研究,研究用的电穿孔仪基本上是用DNA导人仪。DNA导人仪一般都是甚高压,可达3300V以上,例如,目前人们常用的美国伯乐公司(Bio-Rad)生产的Gene pulser,使用时操作不当会产生电火花。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美国HOPE基金会的帮助下,中国医院开始建立了临床医学工程部门,主要从事医院医学仪器的管理、维护、维修、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之后,全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培养医院BME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呼吸阻力测量的强力振荡技术的基本原理,呼吸系统动力学模型,强力振荡仪以及该项技术发展概况。由于这种技术有测量简单、不需要病人的配合、适用于儿童等很多优点,因此,在临庆上对COPD病人的呼吸阻力测量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离子导入和电穿孔对双氯芬酸钠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和SD大鼠皮、进行双氯芬酸钠饱和水溶液经皮被动扩散、离子导入(0.5mA/cm^2)和电穿孔导入(130V,740ms或100ms,200个脉冲,方波,占空比1:1)的 研究。结果:电穿孔和离子导入均能显著促进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其增渗倍数分别为25.1和7.5。延长脉冲7时间将改善电穿孔的促渗效果,初步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的电穿孔及离子导入未引起皮肤的损伤。结论:电穿孔技术可用于促进小分子解离型药物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生物组织中细胞及组织液等电介质介电谱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测量了肝组织、肝细胞悬液(BRL)、肝癌细胞悬液(RH-35)、细胞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超纯水的介电谱。测量结果显示,肝组织和超纯水介电损耗谱ε″最大值分别为6.18×106和2.60×104,测量精度为9.03%和9.52%,相对介电常数谱ε′最大值分别为1.96×106和1.80×103,测量精度为16.85%和12.97%;BRL、RH-35、DMEM、PBS的ε″具有峰现象,最大值分别为5.00×105、4.40×105、3.70×105、5.90×105,测量精度RH-35为5.44%,其他不超过2%;ε′最大值分别为1.90×106、1.80×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