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心肌细胞Iks通道β亚单位基因Mink-S38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共130例,其中房颤67例,窦律63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静脉采血,记录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房颤组和窦律组的Mink-S38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3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Mink-S38G多态性的基因型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Mink-S38G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研究样本为遗传平衡群体;房颤组与窦律组之间Mink-S38G的三种基因型频率为AA(9.52% vs 23.44%),AG(41.27% vs 50.00%),GG(49.21% vs 26.56%),在房颤组中GG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窦律组,二组间基因型存在明显差异,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Mink-S38G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OR=0.481,95%,CI 0.276~0.838,P=0.010).结论 Mink-S38G多态性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房颤发生有关,具有GG基因型的患者其房颤发生的风险较高,揭示了房颤发生机制中的可能的基因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IL-35、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前观察组IL-35[(189.34±25.46)ng/L]与对照组[(398.35±24.2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nI、CK-MB和IL-17水平[(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4)pg/ml]与对照组[(0.03±0.01)μg/L、(8.57±1.26)u/L和(183.34±13.2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35水平[(366.35± 22.43)ng/L]与治疗前[(189.34±25.4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TnI、CK-MB和IL-17水平[(0.07±0.02)μg/L、(11.35±1.65)u/L和(276.48±17.46)pg/ml]与治疗前[(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IL-3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cTnI、CK-MB、IL-17呈负相关(P <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下降,经治疗后血清IL-35水平升高,IL-35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歇(RR问期≥2.0s)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24h动态心电图是否伴有长RR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歇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结果(1)长歇组长RR间歇时间大多分布于22:00—06:00。(2)长歇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而左房内径增大(P<0.05或<0.01)。(3)长歇组有6例伴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节律符合自主神经系统昼夜节律性变化。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及最慢心室率较低,并且心房增大。对于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应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4.
对6例危重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表明: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血氧分压和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本组机械通气实施得当,未出现任何并发症,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TR 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结果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为99%, 2例失败.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成功率高,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需卧床、无体位活动限制,患者痛苦小和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雌激素(Estroge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6例(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8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以及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雌激素、hs-CRP及MMP-9浓度。结果 1AMI、UAP及SAP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MI、UAP及SAP三组间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浓度水平逐渐升高。2AMI、UAP、SAP组hs-CRP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雌激素水平与hs-CRP(r=-0.6726)及MMP-9(r=-0.7012)呈负相关(P<0.05)。4hs-CRP与MMP-9呈正相关(r=0.6926,P<0.05)。5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0.6136,P<0.05),与hs-CRP(r=0.6608)及MMP-9(r=0.6946)呈正相关(r=0.6519)。结论血清雌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分别给予哌啦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并观察临床及细菌学指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哌啦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0.6%,细菌清除率为88.1%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菌敏感率分别为84.0%和79.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可有效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广谱、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hs-CRP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80例(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7例。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3例),j支病变组(30例)。另选择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以液相层析法检测HbA1c浓度,以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结果ACS组和其中的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以及AMI组、UA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5.89)、(4.49±2.68)、(8.79±5.09)、(9.37±5.49)、(10.93±4.56)、(4.89±2.09)mg/L比(1.56±1.03)mg/L,均P〈0.01],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8±1.32)%、(6.33±1.60)%、(6.54±1.68)%、(6.79±1.32)%、(6.49±1.46)%、(6.52±1.32)%比(6.32±1.20)%,均P〉0.05]。hs-CRP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r=0.63,r=0.74,均P〈0.01)。HbA1c与病变支数和病变类型无相关性(r=0.09,r=0.06,均P〉0.05)?结论ACS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升高,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程度具相关性。HbAIC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程度。ACS急性期hs-CRP与HbA1c无相关性,HbA1c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慢性进展、累及范围相关,hs-CRP更多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歇(RR间期≥2.0 s)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6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24 h动态心电图是否伴有长RR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歇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结果 (1)长歇组长RR间歇时间大多分布于22:00-06:00.(2)长歇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而左房内径增大(P<0.05或<0.01).(3)长歇组有6例伴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节律符合自主神经系统昼夜节律性变化.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及最慢心室率较低,并且心房增大.对于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患者应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是此法需要24h卧床并采取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1-3]。而桡动脉由于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近年来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