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是发生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人体引起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综合病征,在儿科较为多见。尽管目前临床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更新,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可高达1 0 %~5 0 %[1 - 2 ] ,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1 1 宿主因素 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故感染性休克常发生在机体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如暴发性流脑、中毒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外伤性脾破裂118例,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抢救成活率作了探讨,提出了早期诊断仍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较高。治疗仍以先抢救生命后保脾为基本原则。自体脾组织移植是全脾切除后弥补脾脏功能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病人自体血回输是抢救失血性休克及缓解血源紧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蛇毒是从各种毒蛇的毒腺中取得,成分较为复杂,一般含有近三十种毒素蛋白和酶以及少量其它蛋白质。这些成分与蛇毒所引起的出血、水肿、肿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及抗感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是发生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人体引起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综合病征,在儿科较为多见。尽管目前临床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更新,重症监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蛇毒酶粉针剂辐照灭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毒酶粉针剂辐照灭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0钴-γ射线对蛇毒抗栓酶冻干粉针剂进行辐照灭菌,用无菌检查方法检查灭菌效果.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酶活性分析等项目的检测,分别比较辐照前后蛇毒酶的质量变化.用动物实验方法,比较辐照前后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在77.4 C/kg照射剂量以内,灭菌效果理想,蛇毒酶粉针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改变.动物实验表明,对本品的药效无影响.结论:此方法适用于蛇毒酶粉针剂的灭菌.  相似文献   
6.
血清Cystatin C对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ystatinC在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的价值。方法 对 65例确诊有肾小球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ystatinC、β2 微球蛋白、BUN、Scr共 115例次 ,对其升高程度构成、浓度相关性、相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CystatinC浓度与BUN、Scr升高程度构成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CystatinC与 β2 微球蛋白、BUN、Scr浓度是正相关 (r 分别为 0 .90 7、0 .612、0 .419) ,并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与CystatinC比较 ,β2 微球蛋白、BUN、Scr的相对敏感性分别为 95 %、43 %、3 1%。结论 血清CystatinC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程度 ,可作为诊断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量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沂水中心医院儿科2011年10月至20]2年6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足量布地奈德组(A组)90例、常规剂量布地奈德组(B组)90例和对照组(c组)40例。三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A组每次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1mg、特布他林雾化液1.5-25mg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3次/天,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次布地奈德n5nag、特布他林每次1.5—2.5mg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2次/天,疗程5~7d;B组采用布地奈德每次0.5mg、特布他林每次1.5—2.5mg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2次/天,疗程5—7d;C组只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c组比较,A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静脉应用激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c组(P均〈O.01);A组与B组比较,除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B组与c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c组(P〈O.05或P〈O.01);三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足量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S)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以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DS先心病术后患儿为DS组,选择同期非DS先心病术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根据先心病类型分别分为简单和复杂型先心病亚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DS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77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和先心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S组简单先心病亚组46例(59.7%),复杂先心病亚组31例;对照组简单先心病亚组47例(61.0%),复杂先心病亚组30例。D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5),低心排综合征、再插管、肺部感染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均0.05);病死率也高于对照组(6.5%vs 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DS组和对照组简单型先心病亚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S组复杂型先心病亚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相应亚组均明显延长,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P均0.05),病死率DS组复杂型先心病亚组有增高趋向(12.9%vs 3.3%,P=0.173)。结论 DS不增加简单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但增加复杂型先心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有增加病死率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背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 拮抗剂地佐辛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研究报道甚少,且没有公认的儿童用药参考剂量。 目的:探讨地佐辛应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提供合适的参考剂量。 设计单中心RCT。 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后直接转入PICU的患儿,手术时年龄>28 d,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按随机数字表法生成随机分组方案,装入密闭信封保存;由当班的PICU医生负责入组,由管床护士执行干预。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后持续静脉泵入低剂量(D1组)、中剂量(D2组)或高剂量(D3组)地佐辛,对照组泵入舒芬太尼(SF组)或吗啡(M组),观察术后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未对结局指标观察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施盲。共同干预措施:入PICU后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予对症处理和咪达唑仑镇静。D1、D2、D3组分别予地佐辛20、30、40 μg·kg-1·h-1,SF组予舒芬太尼0.08 μg·kg-1·h-1,M组予吗啡20 μg·kg-1·h-1,均为静脉泵注。疼痛评分包括脸谱疼痛评分法(FPS)和CRIES评分法,镇静评分包括Ramsay评分法和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评分),均由PICU专科护士完成。 主要结局指标:术后1 h、4 h、8 h、12 h和24 h的镇痛/镇静满意度百分比。 结果:共152例CHD患儿入组,D1、D2、D3、SF和M组分别为30、30、31、31和30例,均完成设计的干预和观察。5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体外循环时间、危重症评分(PCIS)和术前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FPS评分:D2组术后24 h,D3组术后4 h、24 h镇痛满意度高于M组;CRIES评分:D1、D2组术后1 h、4 h,D3组术后4 h、24 h镇痛满意度高于M组;Ramsay评分: D2、D3组术后1 h、4 h镇静满意度高于M组;Comfort B评分: D1组术后4 h、12 h,D2组术后1 h、4 h,D3组术后1 h、4 h、12 h镇静满意度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种评分D组和SF组的镇痛/镇静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5组术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1、D2组追加镇静/镇痛药物的比例低于M组和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观察到2例低血压及1例呼吸抑制。 结论:地佐辛应用于儿童CHD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与舒芬太尼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