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评价三类特定人群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的效果,为行为指导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评价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暗娼、孕产妇和性病门诊男就诊者为调查对象,不记名调查的形式获得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资料。结果通过计算得到3类特定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的总功效系数的排序为:1共用针具传播>2血传播>3母婴传播>4同桌吃饭传播>5蚊虫叮咬传播>6安全套降低传播危险>7外表识别感染者>8单一性伴降低传播危险,1与5~8、23与6~8、45与78、6与7两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3类特定人群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单一性伴降低传播危险、外表识别感染者和安全套降低传播危险,应采取得力措施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ZnT8A、GADA及IA-2A水平.评估研究组患儿肾功能状态,根据肾损害并发情况将患儿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ZnT8A、GADA、IA-2A以及其他因素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41.46%、60.98%、45.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损害并发率为38.21%(47/123),并发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74.47%、85.11%、78.72%)均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病程、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舒张压、血尿酸、血红蛋白(Hb)以及血清ZnT8A、GADA、IA-2A均是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且并发肾损害患儿的阳性率较未并发患儿高.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和糖尿病病程偏长、高CysC、高FBG、高HbA1c、高NAG、高血尿酸、高舒张压、低Hb均可增加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风险,临床医生需据此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4.
本市最早于 196 3年由固始县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例 ,此后流行呈散发状态 ,80年代流行渐趋严重 ,截止 2 0 0 0年底全市共发病 2 972例 ,死亡 113例 ,局部地区出现高发病灶点。1 流行特征1.1 流行强度  6 0和 70年代HFRS为散在病例 ,共发生 12例 ,年发病率均在 0 .1/ 10万以下 ;进入 80年代 ,1998年以前年发病率均在 1/ 10万以下 ;自1998年始发病明显增多 ,1989年— 1992年发病率分别为 4 .30 / 10万、2 .93/ 10万、7.32 / 10万、10 .0 5 / 10万。 1993年以来发病逐年下降 ,到 2 0 0 0年降至 0 .2 2 / 10万。1.2 地…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为罕见,文献报道具有腺样囊性结构的乳腺癌不足0.1%[1],组织形态与原发于腮腺、肺、食管和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完全相同,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护理学做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专业学科,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发达而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医疗的整体质量。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 1.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一个集体或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好的效果。护理管理是由医院管理分离出来并和其同步运行的子系统,医院护理质量的高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64岁,因腹胀1月余于2009年8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于10年前自然绝经,未行激素替代治疗。1月来渐感腹胀,进食量减少,体重减少10多斤。体格检查:腹部膨隆,实性。妇科检查:外阴老年女型,阴道壁皱褶消失,宫颈萎缩。盆腹腔内扪及巨大包块,张力大,边界清。肿瘤标志物中CA125135.3U/ml。彩超示腹腔及盆腔内囊实性包块,约30cm×30cm×14cm,以实性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AFP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癌诊疗方案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瘀湿互结、肝肾阴虚5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构成比情况,以及各证型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中医证型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比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湿热蕴结证比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气滞血瘀证最少;Ⅲ期患者36例,5个证型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Ⅰ期、Ⅱ期的患者较多,Ⅲ期患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患者中以Ⅲ期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个证型中AF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总体上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AFP的阳性率与肝癌中医证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糖控制对1型糖尿病(T1DM)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型(IGFBP-3)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0例青春期前T1DM儿童纳入本次横断面研究,其中35例男性和35例女性,分别纳入研究组1组和2组。另选同时间段内3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包括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比较3组的儿童身高、体重、身高和体重百分位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IGFBP-3水平,并采用Spearman分析HbA1c与身高、身高百分位数、体重、体重百分位数进行的相关性,IGFBP-3与身高、身高百分位数、体重、体重百分位数、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HbA1c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1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29.287±13.41)、(127.73±10.15)、(136.760±13.431) cm,平均体重分别为(31.10±9.45)、(28.33±7.76)、(35.86±9.02) kg,与对照组相比,研究1组、研究2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均明显降低,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患儿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参数水平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4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KD患儿11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超声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异常亚组(CAA亚组,47例)和非冠状动脉异常亚组(NCAA亚组,65例)。另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脏指数(CI)、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A); 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T-proBNP、cTnI、Mb、CK-MB对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血清NT-proBNP、cTnI、Mb、CK-MB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F=725.260、651.547、573.800、292.951,P均&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